水力大紡車雖然由官府組織人手組織,有圖紙要制作并不難,有紡織經驗的人要上手更簡單,加上效果顯著,推行起來按說應該不難,但是偏偏卻遇到了阻力。
對于很多布商,或者他們背後的人來說,大量廉價的紗布麻布湧入市場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他們,倉庫裡的高價産品砸在手裡了,手上的技術也比不上官府的,這些都是肉眼可見以及未來可見的損失,怎麼可能不抵制。
先進技術的出現,往往并不是第一時間就會被大衆喜聞樂見的接受。
白澤在閑逛的時候,見到天子,問:“幾十倍的差距,可有想過多少人會失業嗎?”
就算換作近現代,生産力驟然提高這麼多,産生的變化也是不可控制的。
古代就業艱難,就更别說了。
家裡能有一個可以紡織賣錢的婦人,是多大的進項啊,對一個家庭太重要了。
可是現在官府推出心的紡織機,昂貴,買不起不說,自家的紡織的也賣不上價格,耗時耗東西,卻砸手裡,誰受得了。
百姓也會有怨言。
劉徹當然不可能亂來,“朝廷要做的事情也敢阻止,先搞幾個出頭的,再讓告知地方商賈,會擇取一些人合作,建造工坊,對百姓招工。
而百姓要買紡織機的,也可向朝廷借錢買紡織機,在規定時間内還清即可。”
劉徹詳細說了一系列措施,顯然早有準備。
白澤不出意料的點頭,漢武帝酷愛打仗,不代表隻會打仗,人家理政治國的水平也是最頂尖的,而且手下人才濟濟,桑弘羊本身就是這方面的大佬,怎麼可能在這裡翻車。
對于這種皇帝,适當提供點東西可以,但以為自己可以在人家專業——治國上面指手畫腳那真是想多了。
五五也是學過政治的,她知道産能提升也是會帶來陣痛的,但好歹布匹這種東西,自用也是可以的,普通百姓家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囤一堆布,最多就是家中婦女自己所織的那麼幾匹,自用損失也不大 。
等朝廷和商賈合作的工坊開起來,也會提供就業崗位。
自古男耕女織的傳統注定紡織業這些工坊招人的對象隻會是婦女,普通百姓家為了提高家裡收入,就會放婦女出門。
婦女有了工作收入,自然而然會提高自己的家庭地位和話語權。
她們可以踏出家門,也會增長見識……等等,一系列後續變化都是肉眼可見汲。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來都是如此。
大漢女子地位不像後世那麼低下,但是真的要說高太多也是沒有的。
當然,在這個時代,本身擁有一個特長,會紡織的女子的家庭,過得也算是比較好的了。
那種真正貧窮的家庭,甚至衣不蔽體,家中的衣服都隻能輪流穿。
為什麼晝伏夜出勞作,還不是因為晚上看不見他們沒有穿衣服的窘迫。
五五願意拿出這些東西,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是為了幫助漢武帝,也是為了讓大漢百姓能過得更好些。
希望有朝一日,天下百姓不在需要晝伏夜出,都有衣服可以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