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多少!劉徹反應過來後,震驚的直接站了起來。
啊啊啊——所有人都要瘋了,盯着那顆小小的土豆,仿佛看着愛人一般,熱烈急切,恨不得搶過來。
霍去病有點懵,怎麼全都盯着他了,有點發毛。
他果斷的把土豆遞給劉徹,“陛下,去病願将土豆獻給您。”
劉徹輕柔的接過土豆,“好。”不是不激動,分明是激動的說不出話來了。
一千五百斤是什麼概念?要知道現在一畝地畝産粟也不過二三石,也就是說畝産大約360斤糧食。哪怕是最肥沃的土地也不過四石出頭,是這個土豆的零頭而已。
由此,這群全天下最有權力的人這麼激動也就不難理解了。
倘若大漢有這樣的高産量作物,那麼從此将再無饑荒,再也不會有人餓死啊。
有些儒生甚至開始想起孔子禮運大同篇裡面的描寫的大同社會了,仿佛那一天也沒有那麼遙遠了。
“可惜不是稻栗。”有人猶嫌不足道。
大漢人就是喜歡吃米飯,普通農家能吃豆飯就不錯了,逢年過節能吃點香噴噴的大米飯再來點肉,那日子就真的是圓滿了。
而土豆這種壓根沒有聽說過的糧食,就讓人心裡頗為沒底。
神獸能拿出來做獎品,吃肯定可以吃,隻不過是好不好吃而已。
雖然吃不吃的好不是第一,能吃飽就行。
但是人總是貪心的嘛?有了高産作物托底,自然就想要更好的。
主父偃看了眼熱切關注土豆的同僚們,發現所有人不知不覺都默認這個神獸的稱呼,這就是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古代生産力真的好低啊。)
(好奇古代美食。)
(感覺還是營養液方便。)
(樓上,人除了填飽肚子還是可以有點其他追求的。)
(不是,一千多斤很高嗎?現在随随便便都是上萬斤。)
(科技是一代代發展的,咱們也不是一開始就是上萬斤啊。)
(感恩先輩的付出,才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