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一回朝,就進宮面見天子。
“仲卿,你果然沒有辜負朕的期望。”劉徹一把扶住衛青正要行禮的動作,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大笑。
斬獲顱首數百其實不算什麼,但是直搗龍城卻不一樣,意義不凡,對于劉徹而言可謂注入一劑強有力的定心劑。
在三路軍隊連續失利的情況下,他都要不報希望了,結果衛青卻真的給了他驚喜。
最重要的是,這一場戰争讓劉徹看見了打敗匈奴的希望。
茫茫沙漠是匈奴最天然有力的屏障,大漢軍隊曆來都難以客場作戰,一直是被動的防守,等待匈奴的進攻。
這也是大漢長期以來應對匈奴的方式,簡稱挨打。
可是現在,衛青卻能帶着軍隊在沙漠中奔赴千裡,在沒有辦法保證後勤和後援支持的時候情況下直搗龍城,殺匈奴一個措手不及。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大漠不再是大漢難以克服的禁地,意味着主動權不再掌握在匈奴人的手上,這讓劉徹怎麼能不高興。
而且龍城還是匈奴的祭天聖地,在政治地位上意義不凡,被衛青這麼一搗鼓,嘿嘿,匈奴臉面沒有了,士氣也要被嚴重打擊了好吧。
連老巢被偷了,這前面三把看起來也沒什麼了。
“衛青,也就是你給朕長臉了,不然那些家夥又要吵得朕頭疼了。”劉徹想到那些看見戰報終于不大聲說話的家夥的樣子,就解氣又欣慰。
衛青已經知道其他三路軍隊的結果,他不驕不躁道:“隻是主力不在龍城,讓臣撿了個便宜罷了。”
在其他三路大軍失利的情況下,隻有他一個人有所收獲,他自然不好表示得太高興,容易礙别人的眼。
這是衛青的為人準則。
但是衛青心裡确實慶幸,還好他總算沒有辜負陛下的信任,他是知道他作為一路軍隊主将多招人閑話,是陛下力排衆議,給他機會。
陛下對匈奴的野心是那麼明顯,那些年他當陛下近侍時,多少次陛下看着地圖,和他說着遠大的抱負。
陛下說他很想掃除匈奴這個威脅大漢幾代的強敵,想要讓大漢再無人敢欺,想要和親這樣的事情終止于他這一代,想要用匈奴的血刷清幾代的恥辱……彼時那樣的揮斥方遒,那樣的意氣風發。
當時衛青就想要從軍,想要為陛下征戰沙場,讓匈奴遠遁,不再能威脅大漢。
衛青出身卑微,因為姐姐才被愛屋及烏,成為陛下的近侍。又因為因為陛下的看中,得以受到更好的教導和曆練。
可以說陛下就是他的半個老師,陛下的志向也就是他的志向。
陛下指定他為這次四路領軍将領之一時,是真的相信他的才華。
當時衛青就想,無論如何,這個機會他一定要抓住。
如果這樣的給陛下丢臉,那麼他也沒有顔面再待在陛下身邊了。
衛青完全能想象,若是此次四路軍隊都無功而返,大敗而歸,那麼陛下不知道要面對多少朝臣的非議。
一意孤行、用人不當、不聽勸谏、勞民傷财……多少名頭都會往陛下頭上砸。
索性他還算沒有辜負陛下……第一次上戰場就深入大漠,現在回想,連他自己都慶幸自己身上是有幾分幸運在的。
哪怕做再多準備,再多功課,再覺得自己了解匈奴和沙漠,可是真正進入大漠,看見滿天黃沙的感覺又完全不同。
那是人力對抗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