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52章 秦本紀(十四)

第52章 秦本紀(十四)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兩歲的小孩子懂個屁的國家大事,朝政由太後,也就是出子的媽媽主持。小皇帝執政或者後宮執政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就是重用宦官。

女人也好,孩子也好,住在深宮,最先最多接觸的就是身邊伺候的人。這些人又跟太後小皇帝親密,出了事他們基本也活不了,所以站在同一戰線。出子的母親也一樣,作為一位年齡不夠大權威不足的女性,她很難正式接管到大臣的勢力,能派出去的除了娘家人中的男性,也就是宦官了。宦官也是人,也有立場和野心,雖然有一部分是罰沒的貴族,但他們真正接觸的的國計民生有沒多少,見識大部分淺薄,就是不淺薄,也沒有多少可以指揮的動的能量。所以,很多大臣看不慣,幹脆辭職不幹了。

高層辭職不幹,百姓議論紛紛,流亡在魏國的秦獻公就想返回秦國。

秦獻公及其随從來到鄭縣以東的邊塞,守将右主然不讓他們通過。秦獻公被迫前往戎族之地,自焉氏塞由庶長(軍隊領袖)菌改迎立回國。出子的母親派軍隊捉拿秦獻公,但軍隊在行進途中發生嘩變倒向秦獻公。秦獻公與嘩變的軍隊到達秦國首都雍城,秦出子和母親雙雙被殺,屍體被“沉之淵旁”。簡單點說就是扔水邊了,水來了沒準給沖走了。

秦獻公正式繼位。因為秦國從秦厲共公時期開始,君臣關系就很緊張,出現很多君弱臣強,甚至以臣弑君的事情,所以,相比較,晉(趙魏韓,主要是富國強兵的魏國)又比秦國強大,奪了秦國黃河以西的很多地盤。這就是内亂加強敵,國家貧弱。秦獻公接手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

秦獻公流亡的時候八九歲,秦簡公在位十六年,秦惠公在位十三年,出子在位一年左右,算起來秦獻公在外流浪了大約三十年。等他回國的時候,也大約四十歲了,是一個成熟的候選人了。

秦獻公因為在外流亡,常年在魏國,看到了魏國的強大,也思索魏國強大的原因,回國之後,自然有一番作為。

秦獻公元年,首先免除了随葬的陋習。雖然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舊大臣裡還是有很多适合管理國家的人才的,尤其對于一個連年打仗的國家,就算是小貴族、平民,哪怕奴隸,也是生命,是勞動力,也是戰鬥力。

秦獻公二年,在栎陽築城,目的是看能不能再往東邊走走。東邊是魏國,打仗的節奏。

秦獻公四年正月庚寅,他的兒子秦孝公出生。至于秦獻公流亡在外這麼多年有沒有别的孩子,我們就不清楚了,很可能不是大老婆生的孩子,不計入繼承人範疇。

秦獻公十一年,周太史儋見秦獻公說:“周故與秦國合而别,别五百歲複合,合(七)十七歲而霸王出。”

這裡的太史儋,有人說他就是個東周的太史,也有人說他就是老子。但是因為曆史一向有記載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學問,這時候孔子都死了一百多年了,老子按道理不可能活這麼長時間。但是考慮到老子是道教創始人,長壽也有其可能性。

我個人還是取他不是老子。是另一位很有預見性的史官。至于是不是老子的同族後人就不知道了。說到史官其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工作,曆代君主的作為都在他們眼裡,所以史官大概是最看慣曆史風雲、朝代更疊的人了。所以一些曆史規律也在他們眼中變得不那麼神秘了。

我們看看太史儋說了些什麼。他說秦跟周從一體到分開(秦國開國)是五百年,五百年以後,會重新統一為一個國家,統一十七年(也有人說七十七年)後,會有霸王出現。

我們捋一捋。秦國開國是周平王東遷,在公元前770年。五百年後大概是公元前270年,是秦昭王時期,這時期确實是秦國強盛時期,秦昭王也确實是霸主。之後公元前256年,西周東周都被秦國滅掉,九鼎歸秦。再過個十年,秦王嬴政繼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

時間看起來已經相當精确,曆史長河裡,十幾幾十年的誤差是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講,大的趨勢是對的。要知道這是提前一百多年的預測。那時候可沒有什麼信息共享,一切都是閱讀加觀察,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絕非一般人。

可能也有人講,他既然知道自己母國周國要滅了,他怎麼不采取點什麼措施?

知道一件事的發展趨勢是一回事,真正影響趨勢完全是另一回事。一個史官,他很可能連自己的君主都左右不了(君主也是人,活的,還有極高的權力,周圍有大票大票的人哄着他),何況曆史大勢呢?大勢所趨,任何反抗都不過螳臂擋車。想想佛祖釋迦摩尼在自己的母國被滅的時候也隻能歎息,法力無邊也要承認無力回天。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