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客觀的來說,由餘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有誇張的成分。好管理的真正原因大概率是人相對少,環境惡劣,外界壓力大,不得不團結,更容易令行禁止,隻要領袖和中高層讓下面過得去,内部還是容易安穩的。
秦穆公聽了由餘的話,回頭就找自己的内史廖咨詢:“我聽說鄰國有聖人,這是敵國的憂慮。如今由餘這麼賢能,我很擔心他會對我們造成威脅,應該怎麼辦呢?”
内史廖就說:“戎王地處偏遠之地,沒有接觸過我們中原的文化。您試着送給他精通玩樂的美人,消磨他的志向;延長由餘在我們這裡的時間,讓他們君臣産生嫌隙。然後把由餘拖延住,耽擱他回國的時間。戎王一定會覺得奇怪,必然就要懷疑由餘。他們之間的關系有了裂痕,我們就能把由餘争取過來。而且,戎王一旦沉迷于享受,必然就不肯好好地治理國家了。”
秦穆公一聽:“好!”就這麼辦了。然後就跟由餘“曲席而坐,傳器而食”,關系好的跟親哥兒倆似的,然後還詢問戎國内地形兵力分布等等。同時他還讓内史廖送了十幾名精通享樂文化的美人給戎王做文化交流。
戎王高興啊,交流了一年也不見把美人們還回來。一看戎王的意志确實消磨了,秦穆公才放由餘回去。
由餘回到國内看到戎王沉迷女色享樂,自然就要進谏,奈何“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享受過了山珍海味,你斷了不讓他吃,那怎麼可能?溫柔鄉裡走一遭,見識了從沒想到過的享受,骨頭都酥了,由餘在戎國坐起冷闆凳了。
秦穆公則高興地看到機會來了,一次次地對由餘伸出橄榄枝,由餘也明白在戎地幹不出名堂來,還說不定有性命之憂,幹脆跑到了秦國。秦穆公用款待賓客的禮數禮遇他,然後向他咨詢攻打戎國的事。
都到這個程度了,由餘應該也明白秦穆公搞了一通的陽謀,目的還是借自己的手開疆拓土。但是,他也不能不接受這個結果。戎王不聽他的,秦穆公算計了他不假,但也會讓他借以實現自己的價值。
戎也好,秦也好,都不是由餘的母國,他自己的母國晉國他也回不去了,一個家族花大力氣培養出來的卓越的政治人物,是背負着家族的榮耀和責任、也背負着個人的抱負的,由不得他做無名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