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後來周宣王繼位,周宣王封秦仲為大夫,誅殺西戎。從周厲王被趕跑到周宣王繼位,中間是十四年,周宣王在位46年。周宣王在位期間,多次跟戎族作戰,互有勝負,但是等到他晚年的時候,敗得很慘。秦仲大概應該是周宣王早期。
秦仲在位23年,在與戎族的戰鬥中死去。他有五個兒子,其中長子是秦莊公。周宣王在秦仲被殺後召見了秦莊公兄弟五人,然後給他他們七千兵馬,讓他們攻打西戎,他們也确實打敗了西戎。然後周宣王就把他們原有的封地犬丘大駱一族的封地都賜給他們(已經被犬戎占了,要拿回來自己去搶)。他們這一支成為西部邊境的大夫。
周代及春秋,大夫是國王及諸侯所分封的臣屬,按規定要服從君命,擔任重要官職,輔助國君進行統治,并對國君有納貢賦與服役的義務。但在其“家”内,為一“家”之主,世代掌握所屬都邑的軍政大權。由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形成了相應的等級秩序: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裡有個關鍵句,世代掌管所屬都邑的軍政大權,世襲并且軍政一體。
秦莊公居住在舊的封地西犬丘,也就是現在的甘肅天水附近,因為那裡更接近戎族,又是自己的老根據地,而大駱封地以及東犬丘,很可能還被戎族占領着,想要就要打。這就不是一時半刻就拿的下的。
秦莊公有三個兒子,長子叫“世父”,世父說:“戎人殺害了我的祖父仲,我一定要殺了戎王才敢回到城邑。”于是他就帶領自己的手下攻打戎人,把太子的位子讓給了弟弟秦襄公,秦襄公就被立為秦莊公的太子了。這裡最少有一個信息,世父是在外帶兵打仗的,不在秦莊公身邊。要麼他就是喜歡打仗的暢快淋漓或者就是希望能維護自己的家族領地,要麼他就是覺得自己沒有把握繼位。
秦莊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他的兒子秦襄公繼位。秦襄公元年,把自己的妹妹缪嬴嫁給了豐王。我查了很多資料,沒查到這位豐王是誰,岐豐之地是周朝的發祥地,在封地站住腳建了國并且稱王的,大概率是某一支戎人。跟戎族聯姻,可能是想主動掌控或者分化,也可能是被迫獻上人質或者重禮,隻看當時雙方的力量強弱對比。
秦襄公二年,戎人圍攻犬丘,世父抗擊,反被人俘虜。過了一年多,戎人才放了世父。
秦襄公七年春天,周幽王因為喜歡妃子褒姒而廢了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當繼承人,還多次欺瞞戲耍諸侯,諸侯就都紛紛背叛他。然後西戎犬戎就在周幽王原嶽父申侯的領路中攻打周幽王,并在骊山腳下殺了幽王。當時秦襄公帶領氏族跟戎族作戰,作戰力很強,立了功。
周幽王被殺,原來的太子宜臼繼位,這就是周平王。周平王是在外祖父和戎族的幫助下殺的父親周幽王,但是請神容易送神難,戎族不願意走,後來還是中了圈套被趕跑的,人家來一回熟門熟路了,就老想着拿點好處回去了,或者幹脆占個好地方,不斷地騷擾。
周平王自己手下沒什麼人,膽子也不大,幹脆遷都洛陽,秦襄公帶兵護送周平王。周平王很感動,就封襄公為諸侯,把岐以西的土地賜給秦襄公。周平王說:“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雙方盟誓,周平王給秦襄公封爵。其實吧,咱們也看出來了,地盤是說給你了,拿不拿得下來看你本事,反正我說是給你了,你自己去搶啊。
但是呢,對于秦襄公來說意義很大。大夫雖然世襲,但是還是要依附于别的國家,允許你有一個國家完全不是一個級别。從此以後秦國才正式建立,才有資格(有資格是一回事,人家裡不理他是另一回事)跟諸侯通使聯姻,這也是一個質的飛躍。
秦襄公于是用骝駒、黃牛、羝羊各三隻,在西畤祭祀上帝。這個馬牛羊各三隻(一般大夫祭祀是豬牛羊,沒有馬)的祭祀規格,我不清楚屬于哪個級别。所以具體秦襄公的爵位是哪一級也說不清楚。至于秦莊公和秦襄公的“公”,如果不是尊稱,那麼多半時後人追封的。公侯伯子男,上來就封侯是不合規矩的。
獲得了封地,秦襄公雄心壯志地擴大地盤,到十二年,一直向東跟戎戎族打仗,達到了岐地,然後很不幸去世了。秦襄公生了秦文公。
秦文公元年,居住在西垂宮。這裡有可能是老子去打仗,被定為繼承人的兒子守家,老子死到外邊了,兒子暫時不動地方等老子屍體回來。還有一種可能,老子死到外邊了,不是被定為繼承人的兒子在家被人擁立了。外面一個王,裡面一個王,大家對立,暫時都沒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