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24章 周朝(七)

第24章 周朝(七)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這裡說到周公還政,好像很和平的就把執政權給了成王。然後就君臣和諧,實質上呢?

《魯周公世家》裡寫,到成王臨朝後,有人說周公壞話,周公逃亡到楚國,很不安,跑掉了。周成王打開秘府,發現周公當年的祈禱冊文,感動得淚流滿面,即迎回周公。

周公歸國後,怕成王年輕,為政荒淫放蕩,就寫了《多士》、《毋逸》。

《毋逸》說:“做父母的,都要經曆困難,長期積累才能創業成功,但是到了子孫時代,很容易驕奢淫佚,忘記了祖先的困苦,毀敗了家業,做人家兒子的能不謹慎嗎?因此過去殷王中宗(太戊帝?朝堂長樹的那位?),莊重恭敬地畏懼天命,治民時嚴以律己,兢兢業業不敢貪圖安逸,所以中宗執政七十五年之久。殷朝的高宗(看故事應該是武丁帝,就是那位做夢找找傅説的),久在民間勞碌,與小民共同生活,他即位後居喪,三年不言語,一旦說話就得到臣民擁戴,不敢荒淫逸樂,使殷國家安定,小民大臣均無怨言,所以高宗擁有國家五十五年。殷王祖甲覺得自己并非長子,為王不宜,因此長時間逃避于民間(真不是被懷疑被迫害嗎?),深知人民需要,他安定國家、施惠于民,不悔慢鳏寡孤獨之人,所以祖甲擁有國家三十三年。”(這和前面關于殷商的記載是不符的,因為前面關于祖甲帝,司馬遷的評價是“帝甲□□”,然後理所當然地“殷複衰”,殷朝又一次衰落。”)。

《多士》說:“自湯至帝乙,殷代諸王無不遵循禮制去祭祀,勉力向德,都能上配天命。後來到殷纣時,大為荒淫逸樂,不顧天意民心,萬民都認為他該殺。那時候周文王每天日頭偏西還顧不上吃飯,(這麼辛苦的執政,才能)擁有國家五十年。”周公寫了這些用來告誡成王(必須勤政愛民,不然纣王的下場可能就是你或者你子孫的下場)。

成王在豐邑自己主政了,派召公(不是周公)再次營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遺願(武王死得太早,他死後局勢動蕩,有錢一定緊着打仗花,不然就不一定有命花,建東都的事隻能先緩緩)。周公也再次蔔問勘察,終于動工營建,将九鼎安放在城内。

這裡其實有件事不是很理解,按道理九鼎既然代表國家政權,應該放在首都,在天子身邊才對,為什麼放在洛邑呢?大約是周公說的這裡地理位置優越?諸侯進貢不會太辛苦?減少諸侯的抵抗?畢竟那是的路況來看,路途消耗太重了。“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裡均。”那麼諸侯朝貢的時候把東西放下再去見天子呢?還是觐見的時候到了天子到洛邑來?

營建洛邑,因而(大約是周公)作了《召诰》、《洛诰》。那時候周成王已遷走殷遺民(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呢?叛亂前?還是微子即位後?遷到那裡呢?像前面猜測的,會不會是箕子帶走了一批人?當然可能還有另一批人,除了武庚手下,箕子手下,微子手下之外的殷人)周公以成王的名義宣告,作《多士》、《無俠》。

召公擔任太保,周公擔任太師,向東進軍讨伐淮夷(原纣王勢力?還是叛亂纣王但沒有歸順周的勢力?),滅除奄國,把他們的國君遷到薄姑。成王從奄回來(那麼應該是成王親征),住在宗周,作《多方》。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