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幼小,周剛剛平定天下,周公害怕諸侯背叛周,便攝政主持國家大事。
這裡涉及到周成王的年齡問題,我個人覺得可以八卦一下。
說到周成王,他的父親是武王姬發,母親是誰呢?據說是姜子牙的女兒。姜子牙活了一百四十歲左右,他遇到文王的時候已經七十二歲,等到文王去世,武王也去世,姜子牙最少九十六七歲吧,而這時候他的外孫姬誦才十幾歲(有人考證說十三歲,但是後面司馬遷記錄的《魯周公世家》裡寫當時成王“尚在襁褓之中”)。那麼他的女兒大約十幾歲到三十幾歲吧(我經常覺得古代男人有時候很神奇,六七十歲還可以生孩子,而這些人很多還是道教的人物——并不是說佛教的不可以生了,但是佛教後期主流是不是生孩子的)。或者說周成王的媽媽是姜子牙的後代,比如孫女重孫女什麼的。
如果,周成王的母親是姜子牙的女兒,周成王姬誦最少應該是姜子牙女兒的長子,那麼姬發和姜子牙的女兒可能要差上那麼二十幾或者三四十歲(當然也可能姜子牙的女兒就是元王後,但是一直生女兒,一直生女兒,直到姬誦出生)。那麼很可能姬發中途換過一回或者幾回老婆。不管是前面的老婆死掉了,還是廢掉了,新老婆生的孩子年齡小,閱曆不足,鎮不住場子。所謂“國賴長君”,所以,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攝政,這樣可以适當的減少政權的震蕩,保證政策的持續性。
但是呢,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他的做法。所以,周公執政很快就面領了一個問題“三叔叛亂”。所謂三叔,就是周武王的三個弟弟,也是也是周公的親兄弟,不管是不滿意周公大權獨攬,還是認為周公是在篡位奪權,總之他們不服周公,或者連帶不服沒有做出過什麼貢獻的小天子。總之就是叛亂了。不但這幾位自己叛亂,還有勢力趁機發動,商朝的武庚也叛亂了——我們不知道這兩方勢力有沒有聯合——畢竟商的殘餘勢力應該有一部分會想奪回一些權柄。
另外據說東夷的勢力也叛亂了。
東夷勢力之前商纣王打下來過。纣王死去了,周武王按道理會派人去接收。但是,我們設身處地的為東夷勢力想一想,他們肯定會更願意獨立。所以不管是商朝也好,還是周朝也好,有了機會,想來他們不會放棄反抗的。
其實我們也應該有這樣一種覺悟,在一片廣闊的土地上,好多好多事情都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而很多事情也是同時發生的。
好了我們說回“三監之亂”,帶頭的是周武王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他們打起了反對周公的旗幟。管叔是姬鮮,和武王周公一樣是嫡子,排行老三,如果按排行,監國的重任似乎更應該落在他身上。蔡叔度是老五,霍叔是老八,據說跟武王和周公也是一個媽。
三監之亂聽起來很厲害,但是持續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兩年以後,就在周公的打壓下失敗了。周公誅殺管叔鮮和武庚,流放蔡叔度,将霍叔處降為庶民,管國就此滅亡。管國滅亡後,管叔鮮的後代以國号為姓,稱管氏。
我們看叛亂的三兄弟的處罰是不一樣的。三哥(武王一代排名最前)被殺了(也有資料說自殺了)。蔡叔被流放了(個人覺得老五或許還保留有軍隊,但是明顯怼不過周公,幹脆去邊遠的地方吧,自己或者還帶着族人和部下走了也說不定)。老八被降為庶民,就是成了一般人。很難講具體怎麼樣,不過庶人是沒有特權的,把一個從小含着金湯勺的貴族弄成一個沒有任何特權的平民,其中的落差想來不會好受。但是一些資料記載還提到一句“三年不得錄用,”那麼過了三年以後還是有被繼續錄用,重新進入政壇的可能的。
武庚叛亂被殺了(也有一種說法說他北逃了,跑到周朝統治之外的地方立了一個邶國,在今北京附近),商朝的祭祀不能斷掉,于是微子再一次出場。周公(據說名義上還是周成王)于是用微子啟代替武庚為殷的後代,建立了宋國。後面有一句話很有意思,說收聚了不少殷遺民,用來封武王的小弟弟封為衛康叔,也就是說微子啟名義上是宋國國君,而實質上他的權利被衛國的國君姬康掌控,傀儡的感覺很強有沒有?所以投降了就有高官厚祿什麼的,适合多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