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22章 周朝(五)

第22章 周朝(五)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周武王讓纣王的兒子祿父統治商朝的遺民。但是,轉折一下,周武王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派他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輔佐祿父治理殷國——這種政治格局,實在很難不認為祿父不過是個傀儡,跟僞滿州政權似的,兒皇帝。

然後周武王又命召公放箕子出獄。命畢公放百姓出獄,在商容的闾門上設立标志以表彰他。命南宮括散發聚集在鹿台的錢财(沒燒掉嗎?或許鹿台很大?纣王自焚隻燒了很少了很少一部分?)和巨橋的糧食,用來赈濟貧苦的野人和賤民。命闳夭為比幹之墓培土為冢,建了墳。

這是對商。

他又命令南宮括、史佚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寶玉——國之重器。命宗祝在軍中舉行了祭祀活動——應該不僅僅是祭祀天地神靈,還應該祭祀了亡靈。打仗沒有不死人的,古人講究魂歸故土,進行一場祭祀是正常的。

而且仗打赢了,要分戰利品的。四千輛戰車裡面周隻出了三百輛,四萬五千兵裡,周的精兵是三千,所以如果不給結盟的諸侯點好處,是過不下去的。野史記載,周及其盟國在初入商國的時候進行了相當一段時間的掠奪,并運走了大量的财寶——不僅僅是九鼎和寶玉。

當然這也是必然,打仗是要死人的,沒點回報誰跟你呢?仁義,我死了人傷了人,沒有回報你叫仁義嗎?

周武王這次戰争,被記錄下來,寫成《武成》的文章。

仗打完了,要分封諸侯,畢竟誰也不能白跟你打仗,于是分賜殷的宗廟祭器,作了《分殷之器物》,這篇文章内容我沒有找到,但是為什麼要分殷的器物呢?個人感覺,是不是分封諸侯的時候宗主國保留一部分信物一樣的器物,而周分封的時候用這些信物來确定諸侯的品級呢?畢竟那時候金屬是很貴重的,一般人的武器可能還是木質(杵之類)。

周武王還追懷古代的聖王,因而嘉封神農的後代于焦(地址不詳,有争議),黃帝的後代于祝(山東濟南附近),帝堯的後代于薊(今北京),帝舜的後代于陳(據說河南跖城胡襄鎮,後來有遷都),大禹的後代于杞(河南杞縣,後來有遷徙)。

接着又封功臣謀士,而姜子牙是第一個被封的。周武王封姜子牙在營丘,為齊國國主。封弟弟周公姬旦于曲阜,建立魯國。封同族兄弟召公奭,建立燕國。封另一個弟弟叔鮮在管地,建立管國,弟弟帝叔度建立蔡國。管和蔡在商王祿父建立的商國附近,對其包抄轄制。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

我們看一些資料說周初期分封諸侯,《呂氏春秋*觀世》記載說“周知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荀子*儒效》說“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左傳》昭公二至八年說周初分封“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

我個人傾向于這些資料統合去看。當初會盟有八百諸侯,人家跟你打仗出力了,你不可能一稱王就把人家國家給取消了,不但不能取消,還要給與适量的獎勵。當然,對于曾經負隅反抗的諸侯一定不會輕饒,把自己的功臣、同族分封到這些地區去做諸侯,鎮壓反對勢力,也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所以事實上,周朝的統治真正很有力的可能并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寬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