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18章 周朝(一)

第18章 周朝(一)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慶節去世後,他的兒子皇仆即位。皇仆去世後,他的兒子差弗即位。差弗去世後,他的兒子毀隃即位。毀隃去世後,他的兒子公非即位。公非去世後,他的兒子高圉即位。高圉去世後,他的兒子亞圉即位。亞圉去世後,他的兒子公叔祖類即位。公叔祖類去世後,他的兒子古公亶父即位。到古公亶父之前,這個部落整體的變化不算大,可能還間歇性沒落,被迫遷徙。

古公亶父即位後重新恢複後稷、公劉的舊業發展農業生産,積德行義,國都中的人都擁戴他。但是他這邊富足了,有人就眼紅了,黛盲等戎狄部族攻打他,想得到财物。他就把财物給他們(大約打不過吧?)過了一陣又來攻打,還想得到土地和百姓。百姓都很憤怒,想迎戰。

古公亶父說:“百姓之所以要立君主,就是希望君主能帶領他們獲得好處。現在戎狄之所以來攻打,是為了得到土地和百姓。百姓在我的治下,與在他們的治下,有什麼不同?都是百姓,都一樣的勞作。百姓如果是為了擁護我的緣故才去打仗,但靠犧牲别人的父親和孩子來維持自己的統治,我不忍心這樣做。”

因而古公亶父同他的親近左右離開了豳,渡過漆、沮兩條河,翻過梁山,定居在歧山腳下(惹不起你躲得起)。而豳地的百姓舉國扶老攜幼,也全部重新回到古公身邊來到岐山(陝西境内)腳下。連周圍國家聽說古公仁慈,也多來投奔他。從此古公改變戎狄的習俗(應該是遊牧習慣吧),建造城郭和房屋,分成邑落居住,設立(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五種官職,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建立起來了,治理國家。百姓都用詩歌贊美他,歌頌他的恩德。

古公亶父的長子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太姜生小兒子季曆(這裡沒說太伯和虞仲也是太姜生的),季曆娶太任為妻,太姜、太任都是賢惠的妻子。太任生了個兒子叫姬昌,姬昌有聖明之兆。古公亶父說:“我的後代當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長子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曆,以便将來能傳位于昌,所以兩人便逃亡到了荊蠻,(按當地風俗)身刺花紋,剪短頭發,而讓位給季曆。

如果我們撇開陰謀論,或許,太伯和虞仲就是這種為了家族利益不惜犧牲小我的人。為了不給父親弟弟增加被反對的可能,跑路了。你們留下來輔佐弟弟不可以嗎?不可以,我們就是不給任何人任何借口,我們跑到少數民族那裡,我們遵循野蠻人的風俗,不是中原的文化人了,弟弟就名正言順了。

陰謀論的話,那就是老大老二是前面老婆生的,季曆是後面來自大部落的新老婆生的心愛的小兒子,小兒子的老婆還是自己老婆的娘家人,所以,還是偏愛小兒子。大兒子二兒子幹不過背景深厚的弟弟,隻能跑得遠遠的。

古公亶父去世以後,在大約商朝祖甲帝28年,季曆繼位周國。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并且在武乙帝時期與商朝貴族聯姻(娶了摯任氏的女孩太任),積極吸收商朝的先進文化,并在商朝的支持下,對戎狄部落大動幹戈,不斷擴張軍事實力,到文丁帝時期,多次于西方的戎族作戰,并取得了很大的勝利,西方的很多諸侯歸順了他,成了西方的霸主。被太丁帝封為“西伯”。

然而文丁帝看到周國的興盛又感到不安,他用犒賞的名義召季曆入商,找了個理由把他囚禁了,後來又殺死了。然而季曆打下的基礎并沒有被動搖。季曆去世後,季曆的兒子姬昌繼位,姬昌就是周文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