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13章 商朝(二)

第13章 商朝(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湯既然打敗了夏桀,又乘勝追擊,進攻忠于忠于夏桀的三(風占),繳獲了他們的寶器(不知道是不是九鼎)珠玉。義伯、仲伯兩位大臣寫下了《典寶》記錄了這件事。

湯既然勝了夏朝,就打算把夏朝的祭祀用的“夏社”(我個人理解是類似于祠堂一類的地方,夏朝人祭祀天地之外,還祭祀祖先。也有人說是社神是遠古共工氏之子句龍,能平水土,非常厲害,也說得通,畢竟大禹以治水之功得天下)去掉,但是呢,沒有成功。

具體為何沒有成功,我們不是很清楚,或者是考慮到周圍夏朝宗族,其他姒姓諸侯國的反應,或者當初出現了不可思議的異相(比如狂風暴雨、電閃雷鳴之類),或者大家感覺這個神明最厲害,不換比較好。

總之湯放棄了,并做了一篇《夏社》,記載了不換夏社的原因。《夏社》沒有流傳下來,我們也不知道具體原因,猜一下可能會寫,老天仁慈,不忍大禹沒有祭祀香火,湯順應天命之類吧。

伊尹向天下諸侯通報了湯打敗夏桀并獲得國寶的消息,自此諸侯全都聽命歸附了,商湯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下面有一句是這樣寫的“湯歸至于泰卷陶中纻作诰”。

一般斷句都斷在“陶”字後面,說湯班師回朝(我有些不理解為什麼不在夏原有都城建都,畢竟建都的地方應該是土地肥沃,适宜種植的,并且應該是地處中央,離各地諸侯遠近的當。或者因為故土難離,阖族遷徙困難?或者新攻打下的地方不那麼安穩?),在路過泰卷陶(地名,也有說法叫泰卷,即定陶,堯的故居),“中纻作诰”。

我翻了一些書,沒有看到對“中纻”的解釋。我又查了一下“纻”的意思,“纻”通“苎”,意為“苎麻”然後我個人想,可不可以把斷句改一下“湯歸至于泰卷陶中,纻作诰”湯班師回朝的時候,路過堯的舊居定陶,過去拜祭了一下遠古的賢德天子,并用顔料在麻布上寫了一份诰命。或者用草繩記事的方法做了一份诰命?(雖說傳說裡黃帝時期的倉颉已經創造出了文字,草繩法那時候或者沒有湮滅在曆史潮流裡?)我個人感覺是解釋的通的。不然感覺沒有必要在一個誰都不知道的地方,寫一份沒有流傳下内容的诰命。

湯已經廢除了夏朝的統治,回到自己的都城亳,然後又發布了一條诰命,這條诰命就是《湯诰》,诰命裡說“維三月,王自至於東郊。告諸侯群後:‘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曰:‘古禹、臯陶久勞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渎已修,萬民乃有居。後稷降播,農殖百穀。三公鹹有功于民,故後有立。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國,女毋我怨。’”。

我之所以把這段話全部複制過來,是因為個人覺得“告諸侯群後:‘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這句話的“諸侯群後”的“群後”沒有找到翻譯。所以我對斷句有點不同意見,如果改為“告諸侯:‘群後無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這樣與後面的“三公鹹有功于民,故後有立”裡面的“後”可以呼應。意思是說,能傳承下來的諸侯國,國君沒有不是對人民有貢獻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