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開國皇帝是啟,啟的父親是禹,母親是塗山氏的人。
關于塗山氏,有一些傳說說她是九尾狐,也有一種說法說塗山氏的圖騰是九尾狐。
塗山氏和禹婚後不久禹就離家出去治水,而且三過家門而不入。啟小的時候恐怕連父親的面都沒見過。禹治水成功,被舜定為繼承人,禹即位後也指定了臯陶做繼承人,但是不幸的是正要打算讓臯陶執政的時候,臯陶去世了。禹把臯陶的後代分封在“英、六”兩地,還有一些在“許”地。臯陶的孩子看來比較多又比較厲害,能有不同封地。
臯陶去世後,禹有指定“益”做繼承人,就是跟他一塊治水的那位“益”,據說是臯陶的兒子的那位。禹登基十年後,一次在巡視的時候去世,因為據說禹在那裡是因為要考核諸侯百官,所以人們把他去世并被埋葬的地方改稱作“會稽山”。“會稽”就是“考察、考核”的意思。
大禹姓姒,他的後代被分封在各處,用國号為姓,所以禹的後代有“夏後氏、有扈氏(之前的有扈氏後來被啟滅掉了,啟又分封了自己的子弟)、有男氏、斟璕氏(下面寒浞時代有出場)、彤城氏、褒氏(不知道跟周朝時候的獻褒姒的是不是一脈)、費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等等後代。舜和禹的時代納貢制度已經基本完備。
禹去世之前讓“益”繼承。守喪三年後,益也學禹的樣子,說讓位給禹的兒子啟。然而啟據說威信很高,諸侯都去朝拜啟,因為他是禹的兒子。啟于是就做了禹的繼承人繼位了。
這裡有一句話說“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我個人覺得不太理解。益從禹治水就開始輔助禹,禹登基十年後才去世,怎麼就“日淺”了呢?同不理解的還有“有扈氏”。于是啟就去打有扈氏,在“甘”那個地方打起仗來。在打仗之前,啟把手下招呼過來,給他們訓話,大體意思是說“有扈氏他們不聽天命,不肯承認我的地位,上天讓我來懲罰他們。你們不能整齊劃一聽從我的命令的話,我也會殺掉你們。哪怕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馬(戰車),破壞了紀律,也會殺掉你們。當然如果你們聽話,我會給你們獎勵;但是不聽話的,不但在祖先廟前殺掉你們,還會把你們的家屬罰做奴隸。”被這樣厲害的首領恐吓,手下人不能不賣命,啟後來把有扈氏給滅掉了,又把自己的同族分封在原來有扈氏的領地,形成新的有扈氏。大家一看啟這麼厲害啊,趕緊去朝拜吧。啟的地位就穩固了。
啟去世以後把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太康。太康據說不務正業,終日沉迷打獵,不理政事,結果去洛水北岸遊獵時,被有窮氏的首領後羿所驅逐,不得回國,在陽下居住十年病死,他病死後他的弟弟中康繼承了他的地位,也有人說他被驅逐出去後,後羿立了他的弟弟中康作傀儡。中康時期有件事就是一直掌管四時的羲氏和氏兩部沉湎于酒,把每年的四季、節氣日子的計算方法都弄錯了——當然也可能那時候氣候不正常,胤候奉命去征伐羲氏和氏,作了《胤征》來鼓勵士兵。
下面說後羿,後羿是太康時期有窮部的首領。有窮部在帝喾時代之前也就是黃帝或者更前一直做射正,帝喾時代被賜與彤弓素矢。帝喾時代的風俗我不太了解,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有窮氏的武力值應該是相當高的。後羿有一個射日的傳說,還有個嫦娥奔月不死藥的傳說,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後羿?後羿先把自己的部落從以前的封地“鋤”遷到“有窮“,然後利用夏朝的矛盾,把太康趕跑了,立了中康。但是太康還沒有死掉,戰争一直沒有停止。後來中康死掉,後羿又立了中康的兒子相。再後來還是覺得不滿意,就自己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