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就說:“洪水滔天,浩浩蕩蕩淹沒平地丘陵漫上山坡,百姓都遭受水災,我陸地坐車,水裡行船,泥地乘橇,山地穿帶有屐齒的鞋字(四處實地考察),和益一起給大家稻種和其他的食物。疏通水道,把各大河的水引到海裡,治理水患。和稷一起把難得的食物給大家。如果食物不夠,就從别的地方調度過來,或者決定遷徙到合适的地方去。這樣百姓安居樂業了,各諸侯國都治理好了。”
臯陶就說:“确實啊,這是你的偉大的功業。”
下面主場轉到舜和禹。
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爾止。輔德,天下大應。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籲,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輔之。餘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繡服色,女明之。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來始滑,以出入五言,女聽。予即辟,女匡拂予。女無面谀。退而謗予。敬四輔臣。諸衆讒嬖臣,君德誠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時,布同善惡則毋功。”
禹繼續說:“帝啊,謹慎對待您的在位之臣,穩穩當當處理您的政務。輔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人都會響應擁護您。您用清靜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會經常把美好的符瑞降臨給您。”
舜于是說:“大臣啊大臣,你們都是我的臂膀耳目,我如果要幫助管理天下民衆,需要你們來輔助我;我如果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做服飾來确定禮儀等級,需要你們幫助我細化明确并實施;我如果想通過各地的音樂來确定各地的教化,需要你們把音樂記下來傳達給我;我言行有不正當的地方,需要你們提醒糾正我。(你們這麼重要)所以你們不要當面奉承我而背後诋毀我。我敬重各位輔導的大臣,隻要我真正的有德行,(讓你們真正的輔助我)相信那些奸佞的大臣自然會無法立足。”
禹就說:“是這樣的。如果不這樣,好壞不分,就不能做出功績。”
帝曰:“毋若丹硃傲,維慢遊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絕其世。予不能順是。”禹曰:“予娶塗山,癸甲,生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輔成五服,至于五千裡,州十二師,外薄四海,鹹建五長,各道有功。苗頑不即功,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舜繼續教導大臣說:“你們不要學丹朱那樣傲慢,隻喜歡怠惰放蕩,不要在水裡不斷地穿梭往來,積聚很多人做不好的事。以至于不能繼承帝位。這樣的人我是不能姑息的。”這是我的解釋,還有别的不同說法,說丹朱在旱地行船取樂,我覺得丹朱如果真的那麼做,那他的腦子可能真是被甩牆上了。我個人的理解是丹朱也有一幫擁護者,并且這些人不太服氣舜。
禹說:“我娶了塗山氏的女兒,新婚就離開了家。生下兒子啟也沒有教養過(每日裡這麼奔波忙碌)所以才能治水成功。我幫助帝王你設置了五服,範圍達到五千裡,每州用了三萬勞力,一直開辟到四方荒遠的邊境,在每五個諸侯國中設立一個首領,他們各盡職守,都有功績。隻有三苗那裡,他們一族太頑固,我沒有取得成績,希望帝王您記着這件事。(我以後一定會把他們制服的)。”
舜于是說:“雖然說這是我統治期間的功績,(人們稱贊我的德行),實質上這都是你的功勞啊。”當然有人翻譯成,“舜說:‘用我的德教來開導(各個諸侯),那麼憑你的工作就會使他們歸順的!’。”雖然有“在領袖的英明領導下,君臣齊心其利斷金”的感覺,還是覺得舜誇一誇禹更符合語境。
讨論完畢之後,司馬遷寫到:“臯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不如言,刑從之。舜德大明。”什麼意思呢?他說臯陶于是非常敬重禹的德行,令大家都以禹為則,都向禹學習。如果不聽從命令的話,就施加刑罰。于是舜的統治得到了很大的鞏固。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稍微看出臯陶是一個對道德要求比較高,并且嚴格實施的人。臯陶推崇禹,想來對禹的地位的鞏固做出了不少貢獻。另外因為他輔助禹做了很多事,禹曾經把他當做繼承人培養,不過可惜的是,在禹去世之前他就去世了,不過臯陶去世的時候據說已經107歲,考慮到年齡的問題,我個人認為禹的繼承人選擇标準還是有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