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過後,沈家衆人又歇息了一個時辰的功夫,這一個時辰的功夫足以沈家的姑娘們在栖霞寺後山賞景嬉戲了,但,似盧氏并王家姑嫂頭一遭來栖霞寺的,隻一個時辰的功夫,委實是不夠眼瞧的。
但無奈,這一次栖霞寺之行,是打着為四娘祈福的由頭,明個兒又是四娘三朝回門的日子,且不論四娘的病現下如何,左右今個兒,必定要回了梅花巷的,便是素來愛挑刺的盧氏,也挑不出半個字的理兒來。
雖覺着此番意猶未盡,待過了明個兒四娘三朝回門的日子,王氏姑嫂兩人自不必說,必定是要回去的,而盧氏,金陵這一行,既讓順哥兒留在了沈家族學進學,又給香姐說了一門好親,臨行前,家裡頭交代的事情,俱都妥帖了,盧氏這廂也沒有久留的心思,反倒是想快些回到錦州城,替自個兒嫡親的女兒香姐好生的攢一攢嫁妝才莫要讓沈家的老長房輕瞧了去。
這自來女子備嫁妝,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有好些上好的物什,那可是可遇不可求的,自然得事事用心。
所以,起初香姐同老長房的沛哥兒的親事将将說定,盧氏便生出了早日回錦城的心思,現下裡,雖覺着這輩子指不定就沒有再來栖霞寺的機會,盧氏雖絕此行匆匆,或有些許的遺憾,但好在兒子學業有了着落,女兒親事也有了着落,以至于栖霞寺一行未有盡興,也不覺着什麼。
如此,一行人浩浩蕩蕩回到老三房時,天色已晚,雖途中備了糕點墊肚子,但,糕點哪有飯菜好,又是舟車勞頓的好一番上山下山的折騰,這廂,似平日裡一直精神奕奕的十娘,嬌姐兩個已然又累又困的昏昏欲睡,倘不是有婢女婆子随侍在左右攙扶着,隻怕都走不動路了,更有沈家子息三歲便要自個兒走路,便是丫鬟婆子心疼,也不敢枉顧沈家族規,或抱或背了去。
至于其他人的姑娘與太太們,雖比十娘嬌姐好些個,卻也未好到哪裡去,一樣覺着通身疲累,又在馬車颠簸中隻用了一小塊或是壓根就沒用糕點墊肚子,一多半都覺着腹有解饑餓,幸而錢氏這位當家主母萬事妥帖,這廂早已命各個院裡的丫鬟婆子備好了洗漱用什并一桌席面,倒是讓栖霞寺一襲主子們倍覺窩心受用。
這廂九娘回了如意居,邊在半人高的酸枝木桶美美的泡着熱水澡,邊腦袋擱在木桶邊上任由劉媽媽輕柔的按着舒緩滿身的疲憊困乏,嘴裡則由春草不時的喂着荷花釀,牛乳羹,雞汁銀絲面一類的吃食,瞧起來,萬分的舒心順意了。
但,一想到五娘一整日的郁郁寡歡悶悶不樂,九娘心裡頭總有些不安,這廂咽下一口春草喂的牛乳羹,便不再急着吃下一口的雞汁銀絲面,而是微微将腦袋側向劉媽媽的方向緩緩問了句
“劉媽媽今個兒可尋機去了梅府打探四姐姐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