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這種看着人很多,需要排隊的店,禾嫒尺是不愛去的。畢竟肚子餓着呢,這麼排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輪到自己。
但這家店的出餐設置很巧妙。
店内的座位總共就四張桌子,人超過4個就得拼桌,總計隻有16個座。
而且相當擠,坐滿的時候連轉個身都要小心翼翼,沒有任何舒适度可言。
所有在店内就餐的人隻管用最快的速度埋頭狂吃,吃完盡快離開。
巧的是,因為廚房是接一份點單,就做一份餐,速度也不快。
隻要排隊買到餐,店裡就能剛好空出一兩個位置來。
這用餐人流安排有點東西。
隊伍雖然看着挺吓人,其實排到禾嫒尺也沒花多長時間,輪到她時,她指着餐牌:“我要一份小份的紅燒牛肚面和一個鹵蛋。”
“21,掃碼。”
眼見大姨麻利地将面條放入簍子裡燙面,再轉身提前把佐料放進不鏽鋼湯碗裡,問:“吃多辣?”
“微麻中辣。”
這家店她以前來過幾次,重慶面館下花椒粉手重,微麻中辣剛剛好。
沒多會兒,大姨把燙好的面倒入底下已經裝滿佐料的不鏽鋼碗裡,開始給面上放澆頭。
禾嫒尺緊盯大姨手裡那雙筷子,看看到底給她夾多少紅燒牛肚。
大姨先是夾起來一筷子毛肚,瞧着不算多,又抖了抖,才往碗裡放。
還沒等禾嫒尺失望,她又夾起一筷子毛肚,還是抖了抖,又往裡放,再迅速地往碗裡多夾兩根。
這麼瞧着,禾嫒尺滿意了。
出餐的大姨又問:“蔥花香菜要嗎?”
“要。”
見禾嫒尺巴巴一直盯着她夾小料,大姨又說:“給你多加點酸菜和酸蘿蔔片哈。”
兩大筷子酸菜和蘿蔔片摞碗裡,再打上湯,放一勺炸黃豆,不鏽鋼大碗一下就滿了。
這家店的小份面,分量驚人,比一般面館的普通分量還要多至少三分之一。
帶着芝麻粒的紅油辣子被滾燙的高湯澆透,滿滿浮在不鏽鋼面碗上。
端起碗,找個位置坐下,禾嫒尺迫不及待地将筷子往大碗裡伸。
靠她多年使用筷子的功力,成功一筷子夾起酸菜、香菜、蘿蔔片、毛肚和面。
略帶嚼勁的面條上邊裹着辣油,入口鹹香麻辣。再來一口腌得剛好的酸菜,和切得薄如蟬翼的腌酸蘿蔔,頓時嘴中津液泛濫,香得停不下來。
點綴在這碗面上的紅油牛肚,更是重中之重。
牛肚在烹饪之前,已被早早切成絲,經過長時間和各種香料一塊烹煮,完全去掉屬于内髒的腥膻氣。
吃起來略彈牙,但是不難嚼爛。直接夾起吃,能吃到專屬于紅燒牛肚的醇厚香味,往加了辣子的麻辣湯底裡泡一泡再吃,還能增添一絲不一樣的麻香味。
不過按照禾嫒尺的習慣,她肯定是要夾着跟面一塊吃的。
她平時吃湯粉面類的食物時,基本都會用勺,把澆頭和面、湯,裝起來一塊吃。
但吃這碗麻辣紅燒牛肚粉的時候,她卻不這樣了。
主要是因為牛肚粉的調味本身就比較重,不需和湯一起吃就已經非常入味,況且這家店的湯頭其實沒太多講究,不是特别鮮美的高湯。
再加上湯裡麻辣味重,她确實有點扛不住。
隻吃面和澆頭,卻是剛剛好。
吃麻辣味的東西總是容易嗆着嗓子,禾嫒尺大口大口吃下小半碗,就被嗆到了。
好在這家店有自助的免費綠豆湯,她趕緊去給自己打一碗,把嘴裡的麻辣味壓一壓,再繼續吃。
坐在隔壁吃肥腸粉的食客見禾嫒尺這麼幹,也學着來了一碗綠豆湯。
其實禾嫒尺會點牛肚面倒不是因為她特别愛吃牛肚。而是因為這家店幾個招牌面裡,不知為什麼,牛肚的澆頭量是最多的。
其他紅燒牛肉,紅燒排骨,肥腸之類的,給的量都少一些。
或許是因為牛肚進價便宜吧,管他呢,好吃就行。
吃到半飽,禾嫒尺将前面存着沒舍得吃的鹵蛋用筷子從中間夾斷,讓蛋黃泡了麻辣味的湯,再和面條一塊入口。
說起雞蛋,有些人喜歡吃蛋白,有些人喜歡吃蛋黃,禾嫒尺是屬于喜歡将整個雞蛋,蛋黃和蛋白一起吃的類型。
不喜歡吃蛋黃的人,大多是因為覺得蛋黃太幹了,噎得慌。
而蛋黃在被夾開,稍微泡些湯汁後,變得沒那麼幹,更易入口。
最後把面條和料都吃完,禾嫒尺開始用筷子撿浮在湯面上的黃金豆吃,泡了辣湯的黃金豆吃起來還沒完全變軟,香脆還帶點辣,很是過瘾。
吃飽喝足,禾嫒尺抽起桌面的紙巾抹去額頭冒出的細汗,再将嘴巴擦淨。趕緊騰出位置,好讓下一位食客進來用餐。
走出店門沒幾步,對面熟悉的招牌映入眼中——老海馄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