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禾嫒尺沒發現他倆,直到大概追了半條街時候,才發現這倆叔的路徑跟她完全一樣。
也是刻闆印象作怪。
他倆穿搭整齊身材勻稱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樣,禾嫒尺怎麼想也沒想到兩人是跟她一起追臭豆腐攤的食客。
直到後來他倆越走越快,趕到前頭,其中一個穿着西裝革領人模人樣的,可能是追後頭跑急眼了。
等臭豆腐攤終于不逃以後,直接沖上去指着陳老闆質問他:“你跑那麼快幹什麼?我都追不上你!”
然後要了一份臭豆腐。
那天的臭豆腐吃得禾嫒尺氣喘籲籲,一世難忘。
好在陳老闆雖然擺攤喜歡到處跑,但不跨區,想吃的時候在他出攤前問問,總能吃上。
所以禾嫒尺平時根本不看這個群的消息。
沒想到啊,攤子現在居然擺到她樓下,這不直接撞嘴裡嗎?
跑下樓的禾嫒尺目标清晰,導航都不用看,直接往城中村食街最邊上那家大飛超市去,才走半路上就聞着味了。
确實臭,也不怪城管攆他。
快走兩步,進入食街的禾嫒尺發現雖然時間已過淩晨,但還有不少店鋪在營業。不僅如此,夜晚的食街上還多出不少流動攤販,光是賣臭豆腐的就有三家。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晚的原因,三家臭豆腐攤裡隻有陳記臭豆腐有顧客,估計都是剛看了群裡的消息從屋裡出來的。
另外兩家賣臭豆腐的攤販隻能巴巴看着陳老闆賺錢。
陳記臭豆腐的攤子很好認,他的臭豆腐車架子上粘了三個小黃鴨彈簧塑料玩偶,開車的時候會彈起來到處晃。
攤子的招牌也和别的攤不太一樣,陳老闆自封網紅,車上用大大的紅字标注網紅美食臭豆腐,略顯厚臉皮。
陳老闆的臭豆腐也有講究,三輪車改造的攤子上有三口不鏽鋼大深鍋,兩鍋放油,用來炸臭豆腐。
這兩口鍋裡,油的溫度是不一樣的。第一口鍋的溫度沒那麼高,用來把臭豆腐炸熟炸透。等臭豆腐炸透了之後,再把豆腐撈出來,放到第二口鍋裡,這口鍋的油溫更高,能把臭豆腐的殼子炸脆。
第三口鍋比另外兩口小一些,用作裝提前熬好的湯汁。湯汁一直用火溫着,保持恰好入口的溫度。
陳老闆熟客多,不怎麼主動招攬客人,反而悠哉地念叨:“都是現炸的,要慢慢等哎。”陳老闆邊炸臭豆腐偶爾看看手機,管理他那幾千個顧客的群。
“要等多久啊?”隔壁新來的顧客問。
“完全新的一份炸好要十分鐘,好吃的東西就是要等。”陳老闆可有自信,“現炸的不一樣。”
禾嫒尺十分認同這個說法,畢竟她以前就沒少到處吃臭豆腐。
臭豆腐如果之前已經炸過一次,晾着,第二次再炸的時候,就很容易炸過頭,皮發硬,要是油溫不夠的話吃起來還會有一股油哈喇子味。
如果炸的時間不夠,沒炸好,隻要澆上湯汁醬汁,臭豆腐就蔫了,吃起來像普通油豆泡,沒啥特色。
新手是很難掌握這個度的,因為肉眼看根本看不出來。
陳老闆炸臭豆腐的手法已經很熟練,能炸得剛剛好。
“老闆,給我來十塊錢臭豆腐。”禾嫒尺趕緊上前點單,免得後面再來人,她又得排更後面。
“好的。”陳老闆潇灑地用撈網在油裡翻着臭豆腐,問:“你要大個的臭豆腐還是小個的?”
“小的,微辣。”
現在消息交通發達,幾乎全國各地,哪怕原本不産臭豆腐的地方,都有賣臭豆腐的店。大多賣的幾種為,長沙經典臭豆腐、貴州臭豆腐、台灣臭豆腐等。
其中長沙黑色經典臭豆腐店更多,更容易吃到。
臭豆腐哪怕長得像,調味、炸的手法不同,吃起來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
陳老闆的臭豆腐攤賣兩種臭豆腐,兩種臭豆腐都是黑臭豆腐。大臭豆腐是常見的長沙經典臭豆腐,方扁形,吃起來塊頭大,皮更厚實,炸脆了以後,哪怕泡在湯裡也能保持酥脆的口感很久。
小個的臭豆腐則是近幾年才看見的種類,不知最初出自哪個城市。整體呈一個立體正方形,個頭比平時吃的油豆泡還略小一些。炸透之後皮又薄又脆,得趕快吃,不然會軟得特别快。
等臭豆腐的時間很漫長,禾嫒尺和陳老闆閑聊起來:“老闆,你最近都在哪裡擺攤,天天都在這嗎?”
“對呀,每天都在這。”陳老闆顯然也挺無聊的,見有人跟他聊天,還蠻高興。
“那我之前怎麼沒看見你?平時都幾點出攤啊?”
“我一般下午四五點就出攤了,但是晚上十點之後才能過來這裡,十點之後這裡的城管下班,擺攤的都是這個時間來。”陳老闆聊天歸聊天,手裡的事半點不耽誤,臭豆腐剛炸好一份,利落地用紙碗裝起,再調制湯汁往裡澆。
旁邊等半天的女子湊過頭來問:“這份是我的嗎?”
“是你的,微辣對吧?”陳老闆把臭豆腐遞給女子:“趁熱吃啊,久了會軟。”
出完一份餐,手上活不多的陳老闆又開始跟禾嫒尺聊起來,“你加了群沒有嘛,加群我會發定位,平時出攤都是先到隔壁服裝城對面那條巷子,太陽下山,一般晚上六點半之後去服裝城那邊。”
“我之前加過群了。”禾嫒尺問:“都是固定這幾個位置嗎?”
“是的,這幾個地方熟客多嘛,偶爾也會去别的地方。”
視線掃過陳老闆臭豆腐車上的網紅臭豆腐幾個大字,禾嫒尺忽然福至心靈。
這種移動攤販能在小衆點評裡作為商鋪登記嗎?
搜一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