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曾說過,人在該放下的時候就該放下,有的事像扔進火中燒過的石頭,如果不放下一定會燙到自己的手。
以前他不明白,現在卻有所感悟,葉聲聲拒婚一事,師尊和長老乃至大師兄都已經放下了,他卻一直耿耿于懷,現在甚至用他人心中之痛攻擊他人,猶如落井下石、幸災樂禍。
徐行北想要道歉,卻發現有的話說出口就無法再收回,道歉除了能讓自己安心,對已經被傷害到的對方有沒有作用,他沒辦法探知。
他心虛不已,語氣僵硬地想要轉移葉聲的注意力:“額,嗯,這就是一面普通的石壁,内裡便無任何玄機。”
“啊?”葉聲還在為完成任務而思考着封江CP的事,回過神問道,“既然沒有玄機,那設在這正中央到底是什麼用意?”
花在這石壁上的時間都已經将近一個多小時,葉聲往後退了幾步,讓自己不那麼辛苦地仰頭将石壁的内容納入眼裡。
道可道,非常道……長而不宰,是謂玄德……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讀罷一遍,葉聲用以往所學的文言實虛詞等試着将其翻譯完,深覺以往學而不精,譯得邏輯不通,漏洞百出,甚至謬之千裡。
徐行北與她不同,他又将屋子的各個角落探查過,就連腳底的石闆都依次施以靈力試探,最後一無所獲。
他就勢坐到了葉聲的左側,盤起腿和她一樣端詳着石壁,相比同樣盤着腿卻一手支着下颚的葉聲,他真正做到了坐如松,端端正正的樣子仿佛分分鐘可以入定悟道。
等等,悟道?
葉聲腦中靈光一閃,修道之人最先立下的便是道心,道心是一切修煉的基礎,而《道德經》更是每個修道之人的首要必讀的書,因此長老們意在讓他們面對着《道德經》悟道不是沒有可能。
可悟道是單對着石壁就能悟得出的嗎?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石壁還是紙張其實都一樣,都隻是“理論”的載體,什麼啟示、道理應該隻有切身體驗過才會有所了悟。
長老們肯定也知曉這一層,可若不是悟道,還能是什麼呢?葉聲想不出來了。
“你以為道是什麼?”徐行北望着面前讀了不下十幾遍的《道德經》,也猜想了常清七君将石壁設在此地的意圖,因而此番巧合地與葉聲想到了一處去了。
讀書十二載,葉聲接受得最多其實還是儒家思想,是科學。提及道,她能想得出的是老子、是道家、道教,卻還有更實際的——道即是路。
路有康莊大道、羊腸小徑,有正道、歧路,更有活着一輩子的人生之路。
思及此,葉聲便猶如答非所問一般道:“道在足下。”說着她就忽地想起了一句歌詞: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她不由自主地笑起來,從小看《西遊記》電視劇太多遍,居然現在才發覺它是如此有誠意,連主題曲中都蘊含着深刻的哲理。
葉聲雖未直言道是何許,徐行北卻從她的話裡理解了意思,即她也不明白道具體是什麼,但日後經曆了便會慢慢明白,于是他也跟着笑起來,笑自己不如她通透,笑他們都一樣,對“道”懷有期待。
他笑,反引葉聲笑得愈加大聲,将之前在病床上面對死亡的不甘和絕望、将對葉聲聲一家的愧疚以及對生的希望全付笑語聲中,笑得眼角泛淚,笑得腹中疼痛。
兩人前仰後合,一個比一個爽朗,葉聲從不曾忘記徐行北的救命之恩,覺得他雖有一些說話莫名其妙的小缺點,卻是可以結交的朋友,徐行北亦是想通,下定決心不再為她拒婚一事而對她心存芥蒂。
忙裡偷閑笑了一陣,眼前的問題卻是不能不解決,他們入塔本就比其他隊伍晚了一個多時辰,必須得盡力趕上。
徐行北複又合起雙目,靜心凝神運起法印,探尋起石壁的玄機,葉聲幫不上忙,便學着王聖人格竹,對着《道德經》悟道,可王聖人都無所獲,她一個普通人又能悟出什麼?
于是葉聲也不打擾徐行北,退而求其次,學着以往讀書時,不求了解到每個字都透徹的程度,但求熟記,便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從道可道到為而不争,将《道德經》反反複複默背了無數遍。
讀背了幾遍葉聲沒有計數,隻能估算着到了滾瓜爛熟之際,恐怕已達百遍,最後一遍背完葉聲無奈地歎了一口氣,深覺背誦也像是做無用功浪費時間,想要通關下到第六層不知要到什麼時候?
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就在她歎氣之後,她的身體再次懸空,“咻”的一聲消失在原地。
留一個徐行北震驚地從地上站起,左右轉了個圈,呼喊了幾聲葉姑娘、葉聲聲,卻不得回應,而後提了一口氣慢慢呼出,露出欣慰一笑,終于有所突破了。
額,等等,徐行北笑容一僵,她極有可能先自己一步觸及通關契機進入試煉了,可方法還沒來得及告訴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