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晏小魚的豆腐買賣,就這樣在南嶺村宣揚開了。
*
三日過後,買三塊送一塊的活動停下,生意不僅沒有回落,還更好了。
因為不止南嶺村,北嶺村和東嶺村的人也開始來晏小魚這兒買豆腐了。
按理說北嶺村的人在自己村裡就能買,錢家雖在鎮上開了鋪子,可村裡的生意也沒關張。
但晏小魚的豆腐比錢家的稍大一點兒,而且還能用豆子換,不用掏銅闆兒出來,大家買起來就沒那麼心疼。
雖然豆子賣去鎮上一斤也能賣五文,但得費一番腿腳功夫,還得被糧鋪挑揀,能用來當銅闆花,那定然是比賣去鎮上更劃算的。
原先錢家的豆腐也能用豆子換,可後來生意做起來了,又沒有别的競争對手,便懶得費這個功夫了。
怎麼算,都是晏小魚家的豆腐更劃算。
其餘三個村子的村民都比西嶺村富裕,也舍得花。
豆腐生意開張十來日,晏小魚一家攢下四百多文錢,并三百多斤大豆,可把晏興茂夫妻高興壞了。
夏收收回來的谷子,原是說等過幾日,糧價回升了就去鎮上賣掉,後頭晏小魚說不賣了,留着自己吃,他們也沒意見。
*
這日豆腐收攤後,晏小魚掏出他的錢匣子,給晏興茂夫妻和晏小月一人數了五十文個銅闆。
“你們将這些銅錢收好,明日陪爹去鎮上複診,有啥想買的便給自個兒買點兒,沒有想買的就自己攢着。咱家制豆腐大家都出了力,合該一人分些銀錢,手上有錢幹啥都方便,往後每月我都依着情況給咱們分些,爹、娘,阿姐,你們看成不?”
晏小月又驚又喜,一張黑黢黢的小臉都在發光,這還是她第一回拿到銅錢呢,足足五十枚,完全屬于她自己的!
晏興茂卻不肯拿:“這是你掙的銀子,爹這腿已經拖累你們許多了,哪還有臉拿你的錢?”
晏小月肩膀耷拉下來,臉上的光也暗了。
何秋花看了看丈夫,又看了看女兒:“爹娘,就、就不拿了,小月出了大力氣,還是該拿的,小魚功勞、最大,得多拿些。”
晏小魚不同意,又勸了幾句,最後雙方各退一步,晏興茂夫妻隻合着拿一份,省下的五十文給晏小魚,這樣晏小魚能拿一百文,晏小月還是五十文。
晏小月十分滿足,晏小魚也勉強同意了。
他提出分錢給家人,主要就是想着他阿姐是個大姑娘了,肯定有啥想買又不好意思同他說的,他爹娘是長輩,估計也有拉不下臉的時候。如今雖然一人拿得少了些,但往後家裡掙得多了,大家便能多分些了。
晏小魚正琢磨着下一步如何擴大經營,晏興茂找了個由頭将女兒支開了。
他看向兒子:“魚哥兒,你是個有本事的,爹娘如今不擔心家裡沒進項了,就是你阿姐都十八了,這親事一直沒個着落,你娘一直犯愁。昨兒下午南嶺村的王婆子找到你娘,說要将你姐姐說給鎮上一個補鞋匠的兒子,你看咋樣?”
晏小魚皺了皺眉。
這王婆子,他有印象,原先要将晏小月說給老鳏夫的,便是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