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知道,最近網絡上有首歌特别流行,一打開手機,看到的全是這首歌的舞蹈短視頻。”
“沒錯,就是最近熱度很高的國際友人,蜷川雅紀。相信不少人也在7-Eleven裡看過他的廣告,甚至還跳起來了對吧?”
“說實話,《Party People》這首歌确實十分洗腦,不但有夏天的清爽涼意,還能讓大家情不自禁地跟着搖起來。以商業的角度來看,确實足夠成功。”
“但是,這首歌太膚淺,網絡味太重了!要不是看了歌手名字,我還以為是哪個名不見經傳的網絡歌手唱的,一不小心成了抖音爆款。”
“我能理解每個歌手都有商業需求,但這首歌太讓我失望了。”
“蜷川雅紀是誰?他是曾經兩次拿過美國Billboard榜單冠軍的男人。這麼一個歌手,全世界都在期待他能給大家帶來什麼驚喜,結果一看,你居然給我這個?!”
“失望,太令我失望了。”
“這首歌根本配不上他的名氣。”
“随便換個人,或者來個男團都能唱的感覺,根本不需要他。”
“找人寫個曲,再請小糊男團來裝模做樣的扭一扭,線上線下的廣告一放,嘿!不就成了嗎?”
“不是我說,就算你要撈錢,面子工程總得做一做。這樣光明正大地把消費者當韭菜割,吃相也太難看了。”
“咱也不指望你搞個世界名曲出來,但你能不能再多用心點?别讓我覺得你之前的成績是劃水劃來的。”
“如果他再這樣下去,肯定完蛋。”
“希望我們的國際友人能迷途知返,别被金錢迷了眼,斷送了自己大好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