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晨思索一番,道:“臣剛聽聞此事,一時難以決斷,還需理理頭緒。不知諸位大人意下如何?”
幾人見皇上看了過來,便将各自的想法說了出來,說着說着,漸漸起了争執。
顧晨看明白了,丞相魏梃、戶部尚書孫言慶和舅父主張拒絕。兵部尚書趙令、楊将軍、康将軍、還有幾個顧晨不認識的官員力主出兵。吏部尚書、秦老将軍、右都禦史劉監等人則是中立,全憑皇上做主。
大周和北齊的戰事曆經多年,勞民傷财,百姓過的苦不堪言。即便有了北齊的賠款,國庫已經充盈,但是百姓的日子還沒有變好,否則也不會有了通城的匪患。現在的大周雖無外患,但内憂不少,絕不應再起戰事。皇上對此應是十分清楚,這才會頒下聖旨,免稅三年,讓百姓休養生息。
魏丞相等人勸阻皇上出兵,給出的理由與她上面想的所差無幾。當然,還有一些話,衆人都不敢當着皇上的面,明說出來。
兵部尚書趙令和幾位将軍則是因為南魏承諾的一半疆土而力主出兵,甚至提出可以趁此機會拿下南魏全境。若是不能,也可以在拿到一半疆土後休養生息,徐徐圖之,最後滅掉南魏和北齊兩國,一統天下。
顧晨知道右都禦史劉監是姑母的人,劉監的态度應該就是姑母的态度。她在袖下轉着扳指,猜測着姑母的意思。皇上不可能不明白魏丞相等人所說的國情,但卻表現得猶豫不決……姑母應是猜到皇上想要出兵,所以她不讓劉監阻攔,免得惹皇上不悅,同時又不違心的同意,故而保持中立。
顧晨陷入了兩難,一方面,她不想再起戰事,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她也不想忤逆皇上。這世上沒有永盛不衰的恩寵,也沒有永不會變的信任。人心之變,往往隻在一念之間,或是在那不經意的點滴積累。
顧敬道:“好了,都不要吵了。”
霎時安靜了下來。
顧敬再次問道:“瑞王,此事,你如何看?”
衆人都看向了瑞王。
顧晨拿定了主意,道:“臣以為,諸位大人所言皆在理。北境戰事剛結束不久,此時應與民休息,讓百姓安居樂業,以鞏固大周的根基。”
顧敬看着她,無甚表情。
“但此次确實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若事成,陛下可建千古偉業。臣,實在是難以決斷。陛下聖明燭照,一切還請陛下聖裁。”她站起來,躬身道:“若陛下決意出兵,臣願領兵前往!”
大周現在如何,顧敬怎會不知。與民休息才是現今最應做的,可成就千古一帝的機會擺在眼前,他怎能放棄。顧晨最後的一句話令他龍心大悅,他要的就是這個态度。
皇上自早朝起一直繃着臉,此刻終于緩和了下來。衆人見此,心中已然明了。
顧敬眼中透着欣賞,很是滿意的露出笑容,道:“瑞王如此忠勇,朕心甚慰。快坐吧。”
“謝陛下。”
等顧晨坐下後,顧敬道:“南疆之事,何須瑞王親自出馬。楊将軍,你可願領兵前往?”
楊志單膝跪地,聲音幹脆利落,“臣願往。”
“好!不愧是朕的龍虎将軍!楊将軍當年在南疆立下赫赫戰功,令南魏望風而逃。此次,朕便命你前去南疆,與昭勇将軍一同協助建威将軍,助南魏帝平定叛亂。”
“臣,領旨!”
康将軍跪地叩首,道:“臣與家父必不會辜負陛下的信重!”
顧敬龍顔大悅,“好!兩位将軍請起。既如此,各部都要立即動作起來,不可延誤軍機。”
“臣等遵旨。”
顧敬又叮囑道:“行軍打仗,糧草先行。趙令,孫言慶,糧草務必要辦妥當。督察院負責監察協助。”
趙令躬身稱“是”。
孫言慶道:“臣必會盡心竭力辦好此事。”
甄明理和劉監一同道:“臣遵旨。”
顧敬滿意的點頭,“明日早朝,朕會正式頒布聖旨。諸卿家先去安排吧。”
聖心已定,衆人告退。
顧敬留下了顧晨,見昭勇将軍在殿内踟蹰,問道:“康将軍還有事要禀?”
康将軍猶豫着道:“臣和家父常年駐守南疆,多年未曾見過家妹。此次得以回京,臣想能借此機會看望家妹。聽聞宋侯正閉門思過,臣……”
顧敬笑道:“閉門思過的是宋侯,康将軍大可去看望令妹。”
康将軍大喜過望,“謝陛下體恤。臣告退。”
顧晨終于想起來了,忠義侯宋括的妻子正是建威将軍之女,昭勇将軍的親妹妹。程柏和孫繼善提起過,那康氏一直在侯府裡吵嚷着要為她的兒子宋高讨回公道,還要找自己算賬。呵,現在她娘家來人了,可算是有撐腰的人了。要是真來找自己算賬,那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