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賽第二階段賽隻有兩天。
3月11号到3月12号上午,進行循環賽。
16名選手分為AB兩組,各自進行組内循環賽,在一天半内打完7場後,選出組内頭兩名。
12号下午,淘汰賽。
兩組頭兩名共四名球員進行交叉淘汰賽,冠軍獲得莫斯科世乒賽名額。
童桐帶給衆人的震撼,正是在循環賽。
“3:0,童桐勝。”
7場循環賽結束,童桐面色如常地和對面球員握手緻敬,最後一場比賽持續不到30分鐘,她并沒有出太多汗。
更嚴謹地說,童桐的7場循環賽,都沒有超過30分鐘。對手在她的高壓進攻下,幾乎毫無抵抗之力。
作為最後一場比賽的對手,李晨晨渾身濕透,腦子在高強度運動後,甚至帶着些許疲倦和茫然,她眼神複雜地握住童桐的手。
面對這位比自己小10歲,卻以碾壓之态赢下比賽的對手,李晨晨心服口服。
“……厲害。”李晨晨覺得,自己出了這句話,已經說不出别的評價了。
回想起剛剛的比賽,李晨晨隻能稱之為驚愕。
有過直通賽第一階段賽的交手經驗,李晨晨在聽說和童桐分配到一組後,便早早做好了準備,沒有絲毫掉以輕心。
當初的比賽打得十分焦灼,童桐以強力但稚嫩的進攻為主,李晨晨的經驗和穩定性也足以抵擋。
李晨晨以為,隻要這次她更認真對待,放下對小球員的輕視,比賽還是能拿下的。
可童桐的變化之大,還是超乎了李晨晨的想象。
比賽一開局,童桐進入狀态的速度極快,闆闆加質量,超高節奏體系已經稍稍展現。
因為接球的手都在被迫抖動,李晨晨立刻提高了警惕,在保守防守戰術下,嘗試突破出童桐的節奏。
卻隻是徒勞。
對面的小孩冷着一張嫩臉,打球的力道卻令人心裡發顫。
球與球拍間産生的暴擊聲,讓人不自覺屏住呼吸,旁觀比賽。
李晨晨在疲于應對中,漸漸失去了對球的控制力,眼睜睜看着分差拉開,卻無能為力。
最終被童桐輕松拿下比賽。
比分以3:0結束時,周圍一片寂靜。
童桐的成長速度堪稱奇迹,而她的天賦和實力,用奇迹都不足以形容。
14歲,多少球員還在二隊甚至省隊掙紮拼搏,她卻已經用無與倫比的掌控力,站在了主力位置的邊緣,隐隐向核心球員的地位進攻。
不可思議。所有人心裡默默評價。
而處于風暴中心的童桐,結束上午的比賽後,已經悄悄前往食堂,吃飽才能繼續打球。
因為直通賽,食堂的人不少,和春節期間空蕩蕩的食堂完全不同。
童桐一出現,就吸引了許多人的視線,她卻沒有注意,隻是微微皺眉,有些為難地看着滿座的食堂。
沒地方吃飯了。
“桐桐。”好在這時,李勝起身招手。
他身邊還有一個空位。
童桐眼睛一亮,快步走過去。李勝看她乖乖坐下,也見怪不怪地去幫她打飯。
當初在省隊,童桐小小一隻,還有些挑食,總想着吃肉。
李勝看不過眼,便天天幫她打飯。
到了國家隊,這種習慣也從來沒改。隻要有空,李勝就來給她搭配好飯菜,看童桐吃完。
好在童桐也是給什麼吃什麼的性格,但凡放在她面前的食物,就沒有吃不完的。
李勝打了一盤營養均衡的飯菜,杵着下巴看童桐大口大口吃完,還沒吃飽的樣子,就在她空盤前又去打了一份。
童桐也很是習慣,甚至交代一句:“多點肉嘛教練。”
李勝無奈:“好,知道了。”
一隊球員哪見過這場面,隻比童桐大五歲的劉雯,默默看向自家教練。
老頭咂咂嘴:“你要是14歲也能打赢主力,我也給你打飯。”
劉雯癟嘴,埋頭猛吃。
連吃了三盤飯,童桐在李勝的阻止下,勉強放下筷子,攤在椅子上十分舒适。
李勝看不過去,掏出紙巾給她擦了擦油乎乎的嘴。
心有餘悸地看了看三個空盤,忍不住問:“好像吃得比之前多了?”
童桐擡頭,眨巴眨巴眼。
“教練,我好像又長高了。”
說着就站了起來,跟李勝比了比身高。
毛茸茸的頭頂,已經到了李勝鼻尖,被炸起的碎發碰到鼻子,李勝揉了揉鼻尖,将童桐的小腦袋瓜推遠了點。
有點癢。
“确實長高了。”李勝推着逐漸大隻的小弟子,催她出去散步消食。
童桐隻好遺憾告别食堂。
下午,淘汰賽正式開始。
童桐作為A組頭名,将在14點對陣B組第二名曹珍。同一時間,B組頭名丁鳴一對陣A組李晨晨。
兩組勝者會于15點立刻開始決賽。
而淘汰賽的賽制也從五局三勝改為七局四勝,比賽結果更添懸念。
下午13點,童桐結束消食,來到場館開始熱身。鄰桌是已經熱身半小時的丁鳴一。
她的主管教練就在一邊陪着,而童桐卻孤身一人背着包,還得臨時找人陪練。
丁鳴一擦着汗,看童桐來了,笑意不達眼底地說:“希望決賽能再和你打一場。”
童桐:“那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