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失落的帝符 > 第50章 第四十九章 後唐遺命

第50章 第四十九章 後唐遺命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鑒于這種情況,我祖上的家人以及後來數代人,為了完成好帝王重托,尋找和保護傳國玉玺,便前赴後繼地沿着洛陽、湖北、湖南、安徽、江蘇和浙江等這一線,四處秘密查訪尋覓,但想盡了各種辦法後,卻一直沒有任何音訊。到了元末明初,我們家族中有人就突發奇想,将前面所提到的那兩首唐詩,合并譜成了一首琴曲,然後到處教習傳唱,以期有朝一日能喚醒或觸動那位衛士的後人,但令人遺憾的是:直到如今,依然是無音信。這…也就是…我自小被逼練琴的原因。

到了我父親這一代,整個家族就剩下我父親這根獨苗,而我更是這獨苗中之獨苗,祖上的重托和家族的希望全都押到我一人身上了。開始上學後,我父親就有意識地讓我讀一些古書,讀高中時被要求進文科班,在考大學時,被要求報考的專業,必須是曆史學、考古學,文獻學、古漢語等,我父親希望我能借此接觸到一些曆史典籍和收藏,并從中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迹出來。也正因為如此,我的四年大學本科和三年的碩士,幾乎全泡在一堆發黴的古書典籍中,并同時遍訪了從河南到南京、杭州這一線的所有省市檔案館、圖書館和博物館,以及一些大學的圖書館,查閱了唐宋以後大量的文獻典籍,特别是一些野史、人物叙事、傳記、地方志等,但收獲甚微。

呵呵呵…在這過程中,我看到很多正史,記載着所謂的“末帝抱玺跳入火中,玉玺被焚”,感到十分可笑!純屬于胡說八道!稍有點理智的人,隻要靜心想一想,那石敬瑭從火堆灰燼中能發現末帝的屍骨,并予以了安葬,而燃點比屍骨要高一千五六百度的玉玺卻被焚毀了?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而我祖上口傳下來的所謂末帝托付的寶物就是傳國玉玺之說,我慢慢發現,也極有可能是子虛烏有,以訛傳訛。也正是經曆了這番折騰,我後來才靜下心來,開始認真攻讀您的博士,而尋找所謂的傳國玉玺之事,逐漸變得淡漠了,說句好聽的,就是變成了一種業餘愛好,盡管我父親十分不滿甚至反對,但他也無可奈何,其實他的心裡也非常清楚,當年那個衛士說不定在逃出洛陽城後,掉進了山溝、荒野或被叛軍、盜匪殺了,更有,是不是傳國玉玺也兩說呢?更何況所謂的傳國玉玺對當今社會而言,已沒有什麼實質性價值和意義了,執政者也不再在乎此物及其所謂的影響了。

可有巧不巧的是,就在我們都準備偃旗息鼓之時,一家美國公司卻拍了一部《2012》的電影,一下子将全世界震驚了,在國内,無論是民間還是學界,都在紛紛議論如何拯救人類這一話題,很快傳國玉玺之事又被搬了出來,很多人認為它具有匡扶世界拯救人類的洪荒能量,我父親見狀,又開始強令我要想盡各種辦法,去追尋任何一條可疑的線索。

唉…我的一生,受我父親影響太大了,小時候,他帶我去上海玩,到城隍廟燒香,告知我裡面供奉的西漢名将霍光,講的是因果報應,從此我知道,家中祭祖,講的是孝道,南京夫子廟裡供奉的孔夫子,講的是師道,而世上還有一個講究因果報應的神道。

我上次前往茅山道觀,竊取那枚九老仙都君印,明知被抓的風險很大,就是因為孝道使然,當然,我也想查實一下,傳國玉玺所用的和氏璧,到底是什麼樣的玉料?我之所以有此想法,主要是受兩個曆史事件的影響和驅使。一件是公元1098年夏天,傳國玉玺在大宋朝廷突然出現,宋哲宗皇帝後将其收入宮中後,立即下诏改元,将這一年改為元符元年。其後,又在當年秋天,下诏敕令茅山重修道觀,并賜名元符觀。八年後,也就是公元1106年,宋徽宗又将所謂的和氏璧的餘料,賜給了茅山道觀,并篆刻成了那枚“九老仙都君印”,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而另一件,就是元朝的名臣伯顔,在公元1294年,也就是元朝至元31年,忽必烈駕崩的當日,見到傳國玉玺忽現于大都市井,立即命人購回,然後将其磨平,最後分發給一些王公大臣和寺廟刻制印章。

後來,當我将那九老仙都君印真正拿到手後,反複查看了一下,發現隻不過是一方道家的法印而已,玉料與和田玉并無太大差别,故而在第二天将其放在了茅洞那裡。”

“為什麼要放在茅洞那裡啊?”,吳教授不禁問到,

“當時之所以選擇放在茅洞,除了想起神道有因果報應之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根據有關史料記載,茅山的茅洞非常神奇,有“華陽洞共有東西南北共五個便門,三顯二隐,洞口相互連通,東西長45公裡,南北長35公裡,空虛170丈。洞的中央為長形洞室,上方有天窗,日月星辰的光輝能從天窗照入洞内。茅洞為西南隐門,惟赤誠向于司命,方感應道教而開隐門,入仙府并拜見諸仙真”,還有“隻有誠心向道之人禮之,并在有二個太陽照至山上之時,茅洞才會打開”之說。呵呵呵…既然這洞穴如此神秘,我就正好利用了道教的“平凡的世界需要被聖化成為修齋的壇所,而聖化壇所的過程,也就是高功法師以科法重新創立宇宙時間、空間的過程”這一理論,想制造出一種假象或虛幻,來迷惑那些道士,以及公安人員的辦案思路,希望他們能将盜印之事與茅洞的詭異聯系起來,而不在是盜竊之人,進而降低自己被抓的風險,事後證明,這一做法還是有用的。因為當那些道士和公安在茅洞口找到那枚九老仙都君印時,我就站在不遠處的山坡上,看到他們一個個興奮的樣子,似乎已完全忘卻了被盜之事,那些道士們更是神乎其神,在茅洞前,揚幡建壇,上書天篆靈符,感恩天地神祇,領悟道法神靈呢,嘿嘿嘿…”

李玉爾略為停頓了一下,又吞吞吐吐地說到:“當然…我這樣做,其實…其實…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心中一直有個奇異的疑問,或隐或現的,就是…當年我祖上李駿所托付的那名衛士,如果真的帶着傳國玉玺來到了江南,會不會隐藏在這個天下歸隐聖地的神秘洞穴之中呢?因為自南北朝始,茅山就已名聞天下了,更是衆多名人隐居之地……還有,有關這茅洞的神奇傳說,會不會是那名衛士在茅山道士的協助下,為了傳國玉玺的安全隐藏,而故意編造出來的?”

吳教授聽完李爾玉的這番陳詞後,心中頗為感慨,他沉默了許久,心中想勸其投案自首,但一時又無法說服自己。這麼一位優秀的學子,身上還肩負着那麼沉重的曆史使命和重托,一旦被抓,前途全毀,萬事皆滅,實在是有點于心不忍,故此,直到李爾玉後來悄然離去,他還在痛苦地思慮掙紮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