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失落的帝符 > 第27章 第二十八章 古琴大師

第27章 第二十八章 古琴大師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雖說是初冬時分,空氣中卻帶着一種秋日煙雨的氣息。雨後的天空,透出了一縷縷陽光,靜靜地灑落在巷口高大的青石牌坊上。

楊之江正站在牌坊的石柱旁,向巷子裡張望。

範清婉今天穿着一身白色的套裙,着了一雙黑色的高跟鞋,纖細的身姿,顯得格外的輕盈浪漫,雖然寒意逼人,但臉上似乎帶着戀愛中的女人才有的那種笑意。

巷道蜿蜒幽長,象裹了一層江南所特有的那種朦胧雨絲似的。地上的青石闆,坑坑窪窪的,曆經千年的風霜雨雪,顯得格外的黝黑發亮。巷道兩旁,是些木結構兩層小樓,青磚黛瓦,猶如一副年代久遠的水墨畫。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寶馬香車碾過,也不知有多少俊男美女牽手而行。

兩人一前一後走進了小巷。“嗒嗒嗒”的高跟鞋撞擊聲,猶如高超的琴師一般,為寂靜的巷子奏起了一曲天籁之音。

望着前面範清婉的那纖細背影,楊之江的心裡有點激動,他仿佛看到了戴望舒先生筆下的那位婀娜多姿的芬芳女子,穿着丁香一樣顔色的旗袍,擎着一把油紙傘,走在幽長且寂寥的雨巷。

兩人走了幾分鐘後,忽然聽到巷子深處,隐約傳來一陣悠揚的古琴聲,于是便加快了腳步,很快就在一個院子門前停了下來。

範清婉發現院落雖然破敗,但十分考究,大門對着東南,有“紫氣東來”之意,占據了八卦中的巽位,為和風潤宅的吉祥之位,充分體現了“坎宅巽門”的易經哲學思想。

大門為對開式,因歲月侵蝕,門闆已呈斑駁陸離狀,雖然如此,但用隸書雕刻而成的門心,卻依然清晰可見,其内容與格調,令人肅然起敬,内容為:“門前倚杖看日出,院中橫琴待鶴歸”。

此時,院子的大門正虛掩着,中間留出了一絲縫隙,站在門前,能清晰地聽到院子裡面有一位似乎上了年紀的長者,在絮絮叨叨着,講話的口氣猶如一個老學究似的:

“坐姿要挺直,将琴的位置擺正”,

“對,對,對。寬的一頭放在右邊,窄的一頭在左邊,琴上最細的這條線,靠着自己“

”将琴轸的部位,往外挪一點”

“對,對,對,要記住,一定要懸空到桌子外,這樣才能保證琴聲圓潤”

一陣輕微的悉悉索索聲後,又聽到長者說到:

”上個星期,老夫曾講過這麼一句,你們倆還記得嗎?”

寂靜片刻後,老者自語到:“古琴是前廣後狹,這象征尊卑之别。這上面五根弦,分别代表宮、商、角、徵、羽五音,在中國古代,代表着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因此古人在判斷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如何,往往會通過其彈琴,就能高下立判七八“

“古琴,作為一種最古老的樂器,很多人知道其為四藝之首,能修心養性,陶冶情操,但卻嚴重忽略了古琴的本源和其的蘊涵。實際上,古琴是一種具有宗教哲學思想的高尚藝術,或者說,是一種具有藝術性的宗教哲學。它集天地人三籁,通過散、泛、按這三音交錯,令人有遠古之思,煙雨之愁…,有…空靈仙境,如坐雲端之感。崇山峻嶺,千軍萬馬,瞬息間從指縫琴弦間悄然流逝…變幻無方、悠悠不已。既能感發心志、瀉洩幽情,又能化導戾氣,升華境界,甚至令人有一種時光超越感,讓我們似乎能看到古代的那些聖賢大德,甚至能與他們對話,這…就是…古琴所擁有的獨特魅力。

“好,下面進入正題,今天老夫準備教你們一首新的古曲。在教你們新曲前,還是按照老規矩,先跟你們講一個有關彈奏古琴的故事”

“我國春秋時期,有個國家叫晉國,雖然此國不小,但卻出了一個非常了不得的琴師,叫師曠。此人雙目失明,能聽到天庭之音,還精通鳥獸語言。他每次撫琴,都會招來鳳凰起舞。其實,此人的眼睛本來并不瞎,但為了讓自己耳朵更加聰敏,便用艾草熏瞎了雙眼。

有一次,此人為國王撫琴,剛撥出第一串音律,衆人就見有十六隻玄鶴從南方飛來,并在周圍翩翩起舞,而當他撥響第二串音律時,又見西北方向的天空,突然變成了一片烏雲,緊接着狂風暴雨,應聲而至,當第三串音律響起時,隻見狂風呼嘯而來,瞬息将皇宮的屋頂給掀翻了,地上更是一片狼藉。

好,你們兩位回去好好思考一下,下次來上課時,請告訴老夫這個故事給了你們什麼啟示?”

兩位少年齊聲應答到。

“好,下面老夫将今天的曲子先彈奏一遍,你們倆閉上眼睛,用心去傾聽,去感受其中的意境” 。

楊之江輕輕敲了幾下大門,見院子裡一直無人回應,便輕輕推開大門的一側。範清婉見狀,緊跟在其後。兩人繞過青磚影壁,悄然來到了庭院。

庭院為天井式分布結構,地上為青一色的灰磚鋪設,似乎剛翻新過,顯得十分亮堂整潔,中間留有一條淺灰色的甬道,直通裡面的廳堂。廳堂的漏窗梁柱,雖品相古雅,但鉛華褪盡。

門前兩側的立柱上,挂着一幅用篆體刻寫的此君聯,刀鋒犀利,筆勢流暢,如行紙上,左聯為“默者思,言則誨,動則事”,右聯為“厚德行,辯言談,博道術” 。右聯旁邊的走廊上,擺着兩張古樸的藤椅和一張方形高腳茶幾,茶幾上,置放着一套紫砂壺茶具。

透過廳門,可一眼看到中堂之上還挂着一幅對聯,左聯為:“明之以法 ,和之以道” ,右聯為:“天下無人,子言猶在”。

此時,一位長發披肩的老者,正端坐在在靠近廊道的院邊,面前擺放着一張古琴,遠遠望去,顯得锃光黝黑。其前方三五米遠的天井中央位置,有一對少男少女正肅然危坐着,年紀約有十二三歲,一身漢服打扮,兩人面前也分别架有一張古琴。

老者優雅地整了一下長衫,輕撫了一把花白胡須之後,便将雙手輕輕放在琴弦上,凝神靜氣了片刻,然後閉上雙眼,深情地彈唱了起來:

洛陽吹别風,龍門起斷煙。

冬樹束生澀,晚紫凝華天。

單身野霜上,疲馬飛蓬間。

憑軒一雙淚,奉墜綠衣前。

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

永懷當此節,倚立自移時。

北鬥兼春遠,南陵寓使遲。

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

琴聲時緩時急,吟猱綽注,悉心傾聽,似有高古之音。老者的手慢慢搖動之時,音色猶如人聲吟哦,上下左右滑撥之時,又猶如劍鋒刺破天際,特别在宮商回轉之時,當轉卻未轉、當緩卻未緩,好似天地混沌無序,時光逆轉倒流,轉瞬間,又消逝得無聲無息,幹幹淨淨。随着琴曲的音幅頻率逐漸減緩,老人的眼角處,慢慢滲出了絲絲淚花,整個人仿佛都沉醉在夢裡。

不久,古曲奏終,周圍一片寂靜。須臾之後,老人慢慢睜開雙眼,望着兩位弟子一臉的迷茫和愕然,便似笑非笑地說到:“聽罷此曲,兩位同學感覺如何?”

見兩人不語,老者略露慘色地說到:”老夫剛才所奏之古曲,乃唐朝李賀的詩作,名為《洛陽城外别皇甫湜》。很多人在吟誦此詩時,總為詩名所迷惑,以為是朋友離别相送,其實不然,李賀此詩,有着其深刻的含意,他借詩叙事,托詩喻意。下面老夫簡單地描述一下詩中所描述的場景。你們兩個,再閉上雙眼,用心去聆聽和感受”。

老人清了清嗓子,閉上雙眼,用一種緩慢婉轉的語氣,開始神情并茂地叙述了起來:

“ 一個千年前的冬日傍晚,洛陽城的玄武樓上,一個的高大身影,正迎風伫立着,滾滾硝煙從他的臉頰拂過。他一動不動地站在城樓的軒窗前,深情地向着城南的方向眺望。

遠處的龍門山,樹葉凋零,蓬草如灰,暮霭之中,炊煙在袅袅升起,落日的餘晖,漸漸淡去的紫霞,一寄疲憊的白馬,一個身穿綠衣的衛士,披着薄薄的霜露,在荒蕪的曠野上急速狂奔。遠遠望去,猶如天邊的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鳥,時隐時現…時隐時現…漸漸地…漸漸地…化作了微弱的、模糊的、小小的黑點,最後,消逝在蕭殺無邊的天際盡頭。”

就在這時,老人忽然聽到院落一角,傳來一聲低沉的咳嗽聲,便猛然擡起頭,這才發現竟然有兩個年輕人站在那裡,看其打扮,似乎是公家人,于是緘默了片刻,便歎息了一聲,怅然地對兩位少年說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