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蕭顯清還是被蕭夫人狠狠一頓罰。
第二天頌宜來國公府找蕭顯清時,才知道他被罰了。
想到過去的事情,不免心情又陷了進去,如果三年前青門案沒有發生,她和蕭顯清又會是怎麼樣呢?
又是一日早晨,在去宛陵的路上,他們遇見了些流民,最小的還被抱在大人懷裡,大多佝偻着背,其中幾個人擡着一口箱子行動緩慢。
封律元叫停馬車,上前詢問,那些流民有的是宛陵人有的是周邊城鎮的,概因沒有田地也無技能傍身,隻得出走宛陵想尋片無人管轄的荒地開墾活命,沒想到路上還遇上了劫匪,把那僅有的銅錢和幹糧也劫走了,隻得乞讨為生。
頌宜掀起馬車的一角簾子,靜靜的看着。
“你們為何不去報官?”封律元不解,“這裡就在衢州城不遠。”
那些流民苦笑一下,又低下了頭,“我們也不是沒想着報官,隻是被劫的東西不多,剛才路上遇見了官府的大人,讓我們認栽,下次不往這裡走便是了。”
頌宜和封律元對視一眼,“你們可還記得那劫匪長什麼樣子?”頌宜已經下了馬車,詢問着身前的一對祖孫,那個小孩瘦瘦小小的,眼睛卻很有神采。
頌宜遞了個炊餅給小孩,小孩害羞的接過了,轉頭把臉埋進老婦人的懷裡,卻露出那雙大眼睛眨巴眨巴,偷偷看着頌宜。
“他們臉上都帶了面具,看不清長相。”老婦人擺擺手,又突然想起什麼“那領頭的不小心把面具碰掉了,漏出了半隻眼睛,像是個吊眼梢,身材也不算高大,走起路來有些歪着身子。”
頌宜又問了幾人,得到不多的信息,便讓白葉把幹糧分給這一夥人,那些幹糧估計能夠流民們生活一陣,隻是他們就不太夠了,頌宜當即決定進衢州城補給,順便休整一番。
出入文書是封父準備的,他們順利的進入衢州,找了一處客棧住了下來。
頌宜吩咐白葉讓大家都注意些,他們一行人雖不聲張,但馬車拉的東西不少,要是遇上劫匪了,雖然帶的護院夠多,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等到午時用飯時,封律元一臉的心不在焉。
頌宜敲了敲弟弟的腦袋,“想什麼呢,飯都不用了,快來嘗嘗這銀絲團子和烤餅,是這兒的特色。”
封律元撐着腦袋,“阿姐,我在想今天早晨那些人說的。官府的人真的會因為丢失的錢财不多便不去查嗎?那可是土匪。”
正好客棧的小二來上菜,聽到封律元這番話,開口問他“客官們是遇上那幫土匪了嗎?”
“你知也道城外的土匪?”
那小二一臉無奈,“那可不,衢州城外的土匪就是從來都沒斷過,官府今天抓完過兩天又出來一夥。但好在他們隻劫财,從來不害人。”
頌宜放下筷子,問道:“方才進城時,瞧着街邊很多鋪子都沒開門,是何故?”
剛進城時,她從馬車裡看到街邊很多鋪子門口都落灰了,便心生奇怪,過往聽說這衢州算是江南道裡較為繁華的州,怎麼會事這番景象。
小二的搖搖頭,“客官不是這片的人吧,我們衢州三年前發洪水後起了場瘟疫,那時候死了好些人,好多人往外跑,慢慢的生意就不好了。也就是從那時開始,這土匪就開始出來劫财了。”
小二上完菜甩着帕子就走,“客官們慢用,有什麼吩咐盡管叫我。”
頌宜隐隐記得好像聽誰說過三年前衢州水患,水患過後容易生瘟疫,頌宜是知道的,但當時并未聽說過衢州竟是這般境況。
沒吃兩口,樓下突然傳來一陣喧嘩,他們坐在二樓靠窗的位置,往下一探頭,就看到了,原來是兩個攤子的攤主因為攤位發生了争吵,帶來的菜籃子翻了一地。
這時旁邊有個身着官服的男人走了過來,二人一下就不互相吵吵了,而是開始朝那男人告狀。
“那是衢州長史,方才在城門口的時候我聽到守城的叫他了。”封律元縮回腦袋道,“沒想到這種小事他也會管啊。”
頌宜看了看,“也是碰上了。”說完才想起剛剛封律元吃飯時心不在焉的原因。
這城外土匪一茬接一茬,總是有原因的。
要不就是生活過不下去的人實在太多了,不得已隻能去劫财,要不就是......
頌宜心頭一跳,無端的想起剛剛老婦人說的那土匪頭子。吊梢眼、身材不算高大,走起路來有些斜着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