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往往剛起個話頭,就被另一個人給打斷了。
他暗暗記下了這個名字。
等到他十七歲,大哥還跟上一世一樣,開始議親。
家裡的銀錢總是不夠,他娘做飯越發的摳門。
哪怕他會自己在外頭吃點外食,也開始吃不飽了。
小貨郎就跟爹娘說,他要去外頭做工,掙錢回來貼補家用。
在跟爹娘說去哪裡做工的時候,他留了個心眼。
比如說他打算去甲城,卻跟他們說是乙城。
在聽到他去的是乙城時,他觀察到爹娘似乎都大大地松了口氣。
然而離他們這兒最近的縣城,是甲城啊!
所以爹娘不想讓他去的,是甲城?
甲城裡,又有什麼樣的秘密呢?
但小貨郎還真的沒去甲城,而是先去了乙城。
上輩子小貨郎個頭瘦小,不懂術學,也不太懂人情世故,所以在縣城裡能找到的活兒,就是去賣苦力扛大包。
這輩子小貨郎有眼色,嘴也甜,看着也儀表堂堂,又會算賬,因此很容易就在一家酒樓裡做了跑堂。
他原本打算,等到他攢下一些銀子,再買上幾個仆人,就回甲城。
因為上一世,他是二十二歲才去的,半年後才結識的小繡娘,那時候小繡娘才十八歲。
而這一世,他提前了五年就離了家。
他走的時候,雖然跟爹娘說是為了給家裡掙錢,但他到了乙城以後,壓根就沒打算給家裡半文錢。
他重活一世,雖然在村子裡對外頭的事知道的不多,但天時怎麼樣,會下大雨還是會旱,什麼雜糧會顆粒無收,什麼會豐收價廉,還是記得的。
他就用自己攢的錢,低買高賣,還真的掙了一筆銀子。
這一筆銀子,就是八十兩!
這是上輩子他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就在他打算辭掉酒樓跑堂的活兒時,這天酒樓裡來了幾位客人。
這些客人不是本城人,而是從外地來的。
他們都穿着绫羅綢緞,一看就是有錢的客商,專門尋了包廂,準備談買賣的。
當小貨郎端着菜品走進去的時候,這些客商看到他,都驚奇地笑了起來。
原來在場的一位從甲城來的紀老爺,長相竟然跟他有七八分相像!
小貨郎看到紀老爺,心裡格登一下子。
突然明白過來。
他其實不是他爹娘的孩子,而是紀老爺的孩子。
龔先生看到這兒,還準備接着往下看呢。
他老妻把他給叫醒了。
“老龔,客人還在這兒呢!”
龔先生這才從書中世界裡抽身出來,也顧不上再去探究那小貨郎究竟弄清楚了自己的身世沒有,望着姐弟倆連連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