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刷了罪名、擴大了知名度、人才招募順利,黎迦在這場“戰役”中大獲全勝,難得表現出愉悅,嘴角竟浮現出一絲親切的笑容。
“愣着幹什麼?放東西,坐。”黎迦靠着椅背,伸手往左側一指。
千華一直和黎迦共用一個辦公桌,為此黎迦特意定制了一張桌子,讓千華那邊的桌面矮些。這張新桌子比舊桌子寬敞不少,還是沉香木的,也不知花了多少錢。千華小心翼翼地把辦公用品放上去。
“這段時間過得怎樣?”黎迦看他把紙箱疊好收進抽屜。
“學到了很多。花錢真是一門藝術。”千華在沉香木椅上坐下。
“具體講講。”
“表面上看硬件的采購支出是大頭,但産生的經濟增效很少,反而是運營、研發、宣傳的效益更大。但如果沒有好的硬件支持,宣傳就成了無根之木,長遠來看會導緻産品的口碑下滑。怎麼把握這兩者的平衡,使它們産生最大的效益,就是決策者的藝術。”
“管理一家公司也是一門藝術。”
“嗯。怎麼讓員工有歸屬感,收成要怎麼分配,設立什麼樣的公司制度……能創辦一家公司的人都不簡單。”
“你是在誇我嗎?”黎迦嘴角的笑意更深。
“當然是誇你,你值得這麼誇。”千華想到一個問題,“今天沒帶飯,待會吃什麼?”
“先不管這個問題。你覺得财務部怎麼樣?”黎迦認真看着他。
千華心生警惕,表面上鎮定從容,“團隊氛圍融洽,分工明确。每個人嚴謹認真,實事求是。”
“這是從主觀角度。從專業角度,你覺得這個團隊怎樣?”
專業角度?千華想了想:“竺長青作為一把手,能力最強,負責最重要的财務統籌和報稅。金葳是統計專業出身,有兩年會計經驗,做數據分析很合适。缪秋兒外向開朗、思路清晰,适合溝通類的工作。韋大壯比較木讷,但做事細心、責任心強,适合管理票據。宿蘭蘭缺乏經驗,工作量較小。整個團隊能勝任目前的工作。”
“如果公司規模擴大到幾百人,這個團隊還能勝任嗎?”
“不能,必須增加人手。”
“怎麼增加?幾個人同時做一件事?”
“把業務更細化,比如一人對接一個部門。”
“竺長青管得過來嗎?”
“能。”
黎迦笑了笑:“千華,團隊擴大并不隻是人數增加這麼簡單,還面臨很多管理問題——同事間的勾心鬥角、相互推诿、惡性競争……一人負責一個獨立的領域,出了事好追責,再細化反而不好。”
千華皺了皺眉:“但是……”
“但是以他們的水平,負責一個近百人的公司已是極限。”黎迦淡淡地看向前方,“竺長青看人的眼光沒問題,打造出的團隊沒問題,對公司策略的理解沒問題,但他不适合再待在總監的位置。”
千華沉默不語。
“你還記得我們公司的标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