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并不滿意同史家的這門親事,若非親事是薛老公爺生前定好的,薛家萬不會為薛三郎選史家女為妻。
但既親事退不得,若在史玉萍和蘇雪搖間二擇其一的話,薛家還是更傾向于蘇雪搖一些。
雖蘇雪搖曾是薛三郎薛霁身邊的丫鬟,但她容貌出衆,又識文斷字,行事穩妥,頗有大家閨秀的風範,比起那史家小姐的品貌,則要好不少。
當時還在薛家為婢時,蘇雪搖是頗得薛老夫人之心的,薛老夫人是很想留了蘇雪搖在孫兒身邊,給孫兒為妾,
但大戶人家,尤其是薛家這等的國公府邸、皇親國戚,妻和妾又不一樣。
憑蘇雪搖之前的品貌和德行,做妾自然可以,甚至做個貴妾,老夫人也都十分願意撮合。但如今,即便是認祖歸宗,成了史家真正的大小姐,要她給薛三郎為妻,薛家也仍為薛三郎抱憾。
但凡有得選擇,薛家必會退了同史家的親事。
可如今,薛家正如日中天,反而是出不得半點錯。
但凡背信棄義,退了同史家的親事,必然立刻就有禦史彈劾他們鎮國公府父子兄弟。
為顧大局,為全家族顔面,薛家隻能硬着頭皮接受同史家的這門親。
薛三郎多日前便外出公幹去了,并不在京内。
成親在即,如今換了他成親的對象,薛家衆人也在猶豫要不要提前告知一聲。
他是出門公幹,為朝廷辦案去的。若這個時候告訴他這個消息,也怕會影響了他辦公務。
但若不說,畢竟是他自己的終身大事,如今衆人皆知,卻唯獨把他蒙在鼓裡,也實在不好。
最後,還是薛老夫人最終拍了闆,決定提前告訴他這個消息。
“三郎是辦大事之人,若因這點小事就誤了為天子辦差,往後又還能成什麼事?何況,他原就對這門親事沒抱什麼希望,至于是娶原先的史大小姐,還是如今的史大小姐,于他來說,也是差不多。但我們既換了他成親的對象,的确該告知一聲。”
所以,早在多日前,薛老夫人就親自書信一封,又命自己身邊信得過的人給薛霁送了過去。
薛霁也是臨到婚期的前兩日,才得知,自己即将迎娶的新婦已不是之前的那位史家小姐,而是曾侍奉在自己身邊的那個叫雪兒的丫頭。
薛霁遠行公辦是為一樁命案,如今正查到了案子的關鍵處。
一心撲在公務上的薛霁,雖對京中之事頗有不解和愠怒,但一時也并未太放在心上。
才從外面回驿站的薛霁,在看了祖母命人快馬送來的家書後,也隻淡淡應了句:“知道了。”
正如老夫人說的,他原就對這門親事沒抱什麼希望,至于史家那邊換誰嫁過來,于他來說,也不是多重要的事。
隻是……若是換成那個叫雪兒的丫頭嫁來薛家,薛霁心裡不免會生出些猜疑來。
她曾是自己房裡的丫鬟,老夫人也有意納她給自己做妾。
曾同她較量過幾回,知她是個極聰明的女子。又能識文斷字,寫得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薛霁心中雖對她有戒備,但也頗有賞識。
自己沒有納她為妾之意,她也沒有給自己做妾的心思。薛霁記得,臨離京之前,就怕自己到時候不能及時趕得回來,祖母會自作主張把那雪兒直接擡為他的妾,他還特意叫她來跟前提醒過,要她不要畏懼祖母威嚴,關鍵時刻,可直接把他擡出來堵祖母的口。
祖母老人家是良善之人,若她真不情願,她老人家也不會逼迫。
她當時是滿口答應了的。
卻沒想到,是沒給他做妾,如今卻要成了他的妻了。
祖母差人送來的家書上雖大概說了事情緣由,但若說一切都是巧合,沒有那個女子的謀算,他是不信的。
她果然是個有手段的,隻是之前不曾看得出來。
真沒想到,偌大的國公府,竟會被一個小丫頭玩弄于鼓掌。
薛霁從一開始就是對蘇雪搖有戒備之心的。
她不是家裡的家生子,也不是自幼賣身到府上為婢的,而是最近才進的府。細算來,不過才兩三個月時間。
九月時,宮裡的貴妃娘娘得聖恩回娘家省親,薛家為迎貴妃儀仗,怕到時候府上人手不夠用,從而怠慢了皇家,便特意臨時從外面雇傭了些人進府幫忙。
後來貴妃回了宮,臨時雇傭的短工都被遣散出府,唯獨她因得祖母喜歡,被留了下來。
有關她的身世,薛霁派人去查過。她說她是從臨安城逃難到京城來的,可臨安城七月水患後,幾乎成了一座鬼城。想打探清楚她的出身,一時很難。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她又搖身一變,成了史将軍府千金,并順利成了他未婚妻……如此巧合,實在不得不令他起疑。
但眼下薛霁顧不上這些,隻能親自書信一封讓祖母的人帶回去。之後,他再盡快處理好這邊的事,然後趕回去。
希望在他趕回家之前,她不要搞出什麼幺蛾子來。
薛霁沒能在成親之日趕回京城,薛家那邊也沒讓府上未婚的四郎、五郎替兄迎親。薛家送過來的,就隻有迎親儀仗。
沒有新郎官兒,鬧喜攔門這一步自然是省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