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三國]太後篡位進行時 > 第42章 曲誤難顧

第42章 曲誤難顧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奉孝公!”

郭婉和周不疑對視一眼,連忙跟上。

“汝二人亦欲赴教坊乎?”郭嘉訝然問道,“可知教坊為何所?”

郭婉心中暗笑,自是了然于胸。

漢唐教坊之别,猶如霄壤,唐人禮樂之盛,遠邁前朝。

禮樂之事,于唐人生活,較之漢人,更為緊要。

上官氏家教嚴謹,自幼便授女郎以禮經,舞樂之道,更是貴族日常之必需。

乃至鄉野之間,逢年過節,亦必聚而奏歌舞,作傩戲以慶豐年。

唐高祖設内教坊于禁中,專司音樂教習,初隸太常寺。

至武則天如意元年,更名為雲韶府,以宦官領之。

而漢人,唯有這一處音樂之署。

漢人若沉溺聲色,必為世人所譏,如郭嘉一般,或被視為好色輕薄,叛逆不羁。

至于郭嘉為何住在教坊旁邊,郭婉輕笑。

如今的郭嘉不必在司空府躬親庶勞,自然要尋些閑戲消遣。

不過,對于教坊,可以說郭婉比郭嘉更知道,教坊是何處。

郭婉之于教坊,知之甚詳,其足迹所至,恐嘉此生亦難及。

畢竟,郭婉已曆四十餘載春秋,而嘉壽不過六載,終未及不惑之年。

“奉孝公走罷,再不去教坊之聲少矣!”

郭婉一邊調笑,一邊作引路狀,示意郭嘉莫要遲疑。

砰!砰!

教坊之内,鼓聲驟起,郭婉聞之,倍感親切。

剛随郭嘉來到教坊,郭婉便聽到熟悉的鼓響聲。

“此乃何鼓?嘉未嘗聞教坊有此異響。”郭嘉疑惑地問道,而後,又猛灌一口黃酒。

濁酒入喉,郭嘉舒适地眯了眯眼。

倒也不是真的想從郭婉口中得到答案,隻是好奇。

聽着像是異域鼓樂。

郭婉故作不屑,笑曰:“奉孝公自诩教坊常客,豈有不識羯鼓之理?”

言罷,郭婉輕取橫陳于地的另一面羯鼓,以娴熟之技,拍打鼓面,擊之有聲。

羯鼓兩面蒙皮,頭大腰細,異于腰鼓,且更為碩大。

其鼓橫陳于架,長約六尺,兩端覆以潔白之皮,腰身繪以精緻之漆畫,美不勝收。

教坊之内,樂器琳琅,除羯鼓外,尚有他鼓二種,小箜篌、大小琵琶、古筝、長短笛、笙箫等,絲竹之音,擊打之聲,交織成曲,品類繁多,林林總總,幾近二十。

“女郎頗通音律?”郭嘉見狀,不禁贊歎,“女郎竟通音律至此,嘉實未料及也。”

羯鼓自南北朝廣泛普及,漢末之時,自然罕見。

郭嘉未曾見過,也算正常。

“隻是,此等技藝,非一朝一夕可成,莫非女郎自幼便浸淫于此?”郭嘉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

郭婉輕笑,放下手中的羯鼓,轉身面向郭嘉,眼中閃爍着自信與淡然:“奉孝公所言極是,婉自幼受家族熏陶,禮樂之教,不敢稍有懈怠。”

“然,音律之道,非僅技藝之展現,更是心性之磨砺。鼓聲激昂,可抒壯志;琴音悠揚,能寄幽思。婉雖不才,亦願借此抒發胸中塊壘。”

郭嘉擡頭,與郭婉相視一笑,皆是意動。

随即,郭婉輕移蓮步,至古筝前坐下,十指輕撫琴弦,試音片刻,随即一曲清麗脫俗的《高山流水》緩緩流淌而出。

其音繞梁,仿佛能洗淨人心中的塵埃,令人心曠神怡。

郭嘉見狀,亦很給面子,取過長笛,于一旁輕輕吹奏。

笛聲悠揚,與古筝之音交相輝映,時而纏綿悱恻,時而激昂高亢,如同高山流水,相得益彰。

周不疑不通音律,則在一旁,時而點頭贊許,時而閉目聆聽。

一曲終了,三人皆是意猶未盡。

郭嘉率先鼓掌,贊道:“妙哉!妙哉!女郎技藝,已非凡俗所能及,真乃天籁之音也。”

郭嘉複言:“樂者,天地之和也。吾觀女郎之奏,如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潺湲,相得益彰,妙不可言。今日得遇知音,實乃三生有幸。”

郭婉輕啟朱唇,聲音溫婉如玉:“奉孝公謬贊了。婉自幼受家中禮樂之教,略通音律,實不敢以此自矜。今日有幸與奉孝公及不疑共賞此樂,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世人皆雲‘曲有誤,周郎顧’,卻不知曲誤郭公難顧。”

“卻不知今日曲中,郭公亦難自持,顧盼生輝,更添雅趣。”

郭婉打趣郭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