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上午吃了食堂送過來的飯菜後,就繼續剝燈芯草。有時候眼睛累了,就到廂房裡看看秦川和鷹西收集煙灰。
秦川和鷹西把飯菜熱了一遍,囫囵吃飽後,又繼續去收集煙灰。
“哎喲,我的腿都麻了!這可真不是人幹的事啊,難怪都說‘一兩黃金一兩墨’,這也太折騰人了。”
新添了一輪臭彌籽油後,秦川直接坐到地上休息,忍不住抱怨起來。
鷹西也跟着點頭,确實!為了收集煙灰,他雙手和衣服上都是散落的黑灰,髒兮兮的。
到傍晚的時候,兩人等碗裡那些臭彌籽油燒完後就不再添油了。今天一天就差不多用掉了十多斤臭彌籽油,才收集了一盆煙灰。
為了多收集一些煙灰,秦川和鷹西點了兩天的燈,收集了兩天的煙灰。
到第三天的時候,才把收集到的滿滿兩盆煙灰過了兩遍細篩,倒進水裡洗灰。去除煙灰裡少量的雜質以後,再把灰撈起來烘幹。
秦川記得他以前看的那些視頻裡說,自然陰幹的煙灰才是最好的,但是現在是雪季,他們等不了那麼久,隻能用火烤幹。
用火盆的小火烤了三天,秦川和鷹西覺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加草藥和熬膠。
鷹西按秦川所說,準備了好幾種有特殊香味和防蟲的草藥。用藥碾子碾碎,然後用細篩子把裡面的粗顆粒篩出去。
秦川打算熬兩種膠,看看哪一種做出來的墨條更好用。一種是針葉樹汁加魚鳔熬成的膠,一種是針葉樹汁加鹿角熬成的膠。
鷹西把煙灰分成兩份,然後和秦川一起慢慢把藥粉和膠加進去。
鷹西麼什麼經驗,隻能一點點的慢慢加。膠多了就加煙灰,煙灰多了就加膠。
秦川和面比較有經驗,大概知道要加多少膠,然後再細調,比鷹西輕松多了。
鞣制均勻後,他倆各拿着一坨黑乎乎的灰團放在木墩子上,用鐵錘使勁兒的捶打。
據說這樣可以排除裡面的空氣,也能讓幾種原料更好的融合。反複兩個多小時後,秦川和鷹西都累的不行。
“秦川,可以了嗎?”
秦川看着質地越來越細膩的灰團,覺得應該差不多了,就把灰團搓成一個個小長條。
鷹西去把之前請布鳴他們做好的模具拿出來,把小條的墨條裝進模具裡壓成一個個小長方體的墨條。
壓好的墨條要小心翼翼的脫模到平整的陶闆上,要是斷了,就要重新揉制一下再放到模具裡壓模。
看着壓出來的六十多塊小小的墨條,鷹西問秦川:“這些都要放在那裡等它們自然陰幹嗎?”
“那不行,還等着用呢!先拿幾塊出來用小火烘幹吧。”
秦川把兩種膠做成墨條一樣的拿了三條放到一邊,準備用火烘幹,看看效果如何。其他的墨條就放到倉庫裡,讓他們自然陰幹。
烘幹墨條的事情就交給大巫,他們把陶闆膠到火盆上面,火盆裡的是從竈裡鏟出來的熱灰。
秦川不敢用明火烤,怕一下子把墨條裡的水分烤幹後,墨條會開裂,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大巫隻用每隔一兩個小時,幫着換一次火盆裡的熱灰,然後用小刀把墨條鏟起來翻一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