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曬幹裝倉後,秦川又去地裡看麥子和黃豆的情況。麥子還能等幾天,估計九月初能收了;黃豆的豆莢還嫩,估計要九月底才能收。
在這個空擋,秦川每天去不同的地方放牧的時候,都背着背簍,帶着鐮刀和小鋤頭,在野外如果遇到其他的能吃的植物或種子,都要帶回家。
現在他們的糧食種類還是太少了,除了稻子、玉米、土豆這幾種主食外,他還想要孜然、胡椒、綠豆、紅豆等等。
嘯月回來後,白九就去巡視領地了。部落公田的小米收的差不多了,秦川又去找了布鳴他們。
曬小米的時候,他才想起來沒有風車,他們隻能用鏟抛的方法,讓風帶走小米裡面的灰塵和空殼,但是效果和風車比起來差遠了。
風車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工具,有的地方也叫扇車、揚車,專門用來去除各種糧食裡面的癟粒、灰塵和空殼的。
秦川小時候還在他爺爺家玩過,後來慢慢有機器以後,打谷桶、石磨和風車這些老舊的東西,就漸漸退出了曆史舞台。
風車這個東西比打谷桶可要複雜的多,哪怕秦川畫了個大概的外形圖,又加上秦川的講解,布鳴他們還是一知半解。
一個狐族的獸人大叔問:“這個風車裡面是有什麼特殊機關嗎?它是怎麼分辨飽滿的糧食還是癟粒的?”
“是啊,還有照你說的,除了後面這個大的除灰塵的口子,這個風車兩邊還各有一個口子,一個是出飽滿糧食的,一個是出癟粒的,就用扇風的方式,它能分的這麼清楚嗎?”另一個羽族大叔也接着問到。
“往上面這個大鬥裡到糧食,不會等不到風扇轉幾下,糧食就飛快漏完了嗎?”一個狼族的大叔也問。
“額……我記得這裡好像是有個開關的,一塊木闆可以上下活動,轉動風扇的時候,把這個木闆往下一點,漏鬥下面就有一道小口子慢慢往下漏糧食,要停下的時候,木闆就掰平。”
“嗯……旁邊好像還有一個三角形的小木闆,可以前後移動,停的時候就推過來卡住這個開關,漏鬥裡的糧食就一點都漏不下來了。”
“其他的我也不是很懂,我也沒看見過裡面是什麼樣子的,所以還要你們多研究一下,要是做出來了,你們再來叫我。”
秦川被他們問的一個頭兩個大,他又不會做這些,當然回答不了幾個他們的問題。隻能讓他們自己慢慢琢磨,多試驗幾回。說完事,秦川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