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秦曉清接受了事實,但最開始她很難接受。
“好不容易我大方了,還買不了了,那怎麼辦?換成我明仁宗就不死了,這麼點時間能幹什麼?纏綿病榻?”秦曉清氣死了。
系統:“心髒病藥可以購買,一月三盒,一盒五十塊。”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秦曉清樂出聲了,還有這種好事?相比于買藥丸的代價,這點錢就跟不要錢一樣。
秦曉清連忙買藥吃了,頓時覺得呼吸都順暢了,于是有了上朝的身體條件。
下朝以後,張皇後監國。她是個善于守成,注重尊卑的女人。每天都要來找秦曉清要指示,于是每天秦曉清都能通過皇後,頒布各種法令。
到了5月11日,秦曉清感覺身體好了一點,想旁聽上朝。但張皇後是個很講尊卑的人,秦曉清回了朝堂,她就一定要秦曉清坐龍椅,自己回後宮去。
所以這次上朝注定很快就會結束。
眼見君主又回來了,臉色還比從前更好了,大臣們都非常高興。深受皇帝信任的三楊也很開心,其中楊士奇最開心。
他欣賞于謙,道:“于少卿平定漢王之亂有功,朝廷應該嘉獎,賜伯爵。”
楊士奇本名楊寓,秦曉清總是聯想到“洋芋”,因此他成了少數秦曉清稱字不稱名的人。
“好,你即刻差人去辦,不要虧待了好官。”
漢王一派的官員立刻不願意了,有個和楊士奇一樣出身江西吉安府的劉郎中指責于謙尊卑不分,不該封伯爵。
“ 在浙江甯波府有九姓漁戶,被編為賤民,不許與平民通婚。《大明律》規定:若妄以奴婢為良人,而與良人為夫妻者,杖九十,各離異改正。
甯波有一平民男子愛上一個賤民女子,本該如此處置。于謙卻借着不知者無罪釋放二人,隻令其離異,真是尊卑不分,真小人也。 ”
尊卑不分是很嚴重的指控,尊卑都不分了,哪天就敢犯上了。
如果秦曉清是張皇後或者朱高熾,于謙的伯爵就要降等了,甚至還要被貶谪。
但現在坐在上面的是秦曉清,她冷笑兩聲:“朕記得你,你也出自江西,都說江西才子多,榜上全是江西人。但你看看你,和楊士奇楊閣老能比嗎?朕當然應該多取北方人。”
秦曉清穿得晚,朱高熾已經做了所有的事,最後一個月,他的生活質量很低,也沒做什麼事。
劉郎中聽到這話,沒想到自己成了皇帝多取北方人的證據,頓時感覺十分羞恥。
楊士奇連忙打圓場,維護兩邊的面子。一邊是江西派,一邊是皇帝,都重要。
最後劉郎中被罰了俸。
秦曉清道:“要朕說,大明律實在過于嚴格,隻适用于開國時期的混亂局面,現在,已經過時了!”
陛下這是要修改律法?百官面面相觑,紛紛勸阻。三楊是皇帝的擁趸,但事關重大,也隻好跟着勸。
秦曉清自然清楚三楊是迫于形勢,所以她壓下反對。
“朕身體還是不好,以後也要皇後代為處理政務。時間寶貴,朕就直說了,朕不允許什麼賤民存在,什麼良賤不通婚!”
事關重大,大明文官們紛紛跪地,請求皇帝收回成命。秦曉清知道,自己不能動搖,動搖就輸了。
“唉呀,你們吓到朕了,朕不會要死了吧?”
逼死皇帝,九族都不夠殺的。官員們這才反應過來,皇帝身體不好,不能強硬要求皇帝收回成命,紛紛站了起來。
秦曉清靠賣慘讓百官開始給賤民升等,升為平民。之後又讓皇後代自己執政,不過她精神越來越好,便叫了南京的一個太監進京。
大理寺少卿于謙去山東樂安痛罵了漢王,差不多和南京守備太監鄭和同一時間進京。
兩人先後面聖。
最先面聖的是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不過到現在為止,他隻下了六次西洋,第七次還沒開始。
秦曉清想見他,自然是為了以後的工業革命。寶船的建造可以算是這個時代的尖端科技了,必須保留。
最後一次下西洋是在永樂年間,現在是洪熙年。鄭和想要下西洋,但聽說皇帝病得很重。
但傳言有誤。
“鄭和,擡起頭來,朕叫你來,是想叫你再下一次西洋。你五十多歲了,下不了幾次了吧?
你是個□□,應該想去聖地麥加朝聖。…嗯,好像還有兩個聖地…不管了,總之你好好幹。
然後就可以順便上岸休息,去一趟麥加。當然,朕有任務給你,必須完成。”
麥加?鄭和心中一直想去的地方就是麥加,但六次下西洋揚國威,他都不敢去麥加,隻敢朝着麥加的方向禱告。
這次不但能再下西洋,皇帝竟然還允許他去聖地朝拜?安拉顯靈了?
鄭和忍不住想哭,“陛下盡管吩咐,就是死,臣也一定會完成陛下的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