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當年先皇給蘇家的恩賜,早就交代過不幹預其他的事情。”沈泓按耐不住的接話,眼神直勾勾的盯着蘇時見。
看着沈泓臉上藏不住的激動,蘇時見心中苦笑着站了出來。
“陛下,當年父兄為國捐軀,才得了先皇這般恩賜,現在東部情況危急,保家衛國一直都是父兄堅守的信念。”
“微臣想這并不算違背先皇的旨意,早朝後,微臣會飛鴿傳書至陵寝,五天後精兵就會出發趕往彙州城。”
聽到蘇時見同意派出精兵,沈泓自然是高興,若是能交出玉佩:“好,那玉佩,愛卿打算是。”
蘇時見拱手道:“自然是一起送往陵寝,畢竟他們隻看玉佩行事。”
算盤落了一空的沈泓,總體來說也不吃虧,這兩百人此去彙州城,九死一生,就算自己最後沒拿到玉佩,蘇家往後也再也得不到他們。
朝堂上,沈泓在解決心中最大的問題後,便叫戶部開始着手準備,東部邊關所需要的糧草,要确保他們無後顧之憂。
早朝尾聲,領命前去丞相府捉拿張堇的方清回來複命,張家九族共計六百一十七口人,重要官員已全部緝拿下獄,其餘家戶都已就地圈禁。
當即,沈泓便下旨,将張堇通敵叛國案交至大理寺,開展三司會審,蘇時見從旁協助。
因為安邶的進犯,原本想要在今日早朝上宣布陵安和蘇時見婚事的旨意,也被迫擱置。
無奈下,沈泓隻得提前将消息散播出去,并安排人盯緊蘇時見,别叫這段時間出現什麼岔子。
下了朝,魏平清和崔忠立馬趕回了兩部,開始忙碌牢獄和糧草征集等各項事宜。
書文修、俞封和禦史中丞謝卓則趕去了大理寺,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調查,整理張堇叛國罪的人證及物證。
而剩下來的蘇時見,則是按照沈泓的意思,第一時間趕回家中,給蘇家陵寝的兩百精兵寫信,随後便回到了大理寺,協助開展三司會審。
等到蘇時見趕回大理寺,中堂内書文修和謝卓兩人,已經開始帶着各自的人,整理目前已經找到的張堇罪證。
而俞封則在大理寺的刑房内,對此次涉案的人員開展審訊,由于被抓的人數衆多,對于那些無關緊要人員的詢問,書文修便直接交給了蘇時見。
張堇叛國,其實真正參與的人沒有多少,大多數都是受了九族的牽連,才有了這場災禍。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涉案的六百一十七人,蘇時見負責詢問的四百多人裡,大多數都沒有參與叛國。
每個人見到蘇時見第一面,說的第一句話,都是自己的無辜,外嫁的女兒、姑姑,娶進來的媳婦、外甥媳婦。
九族中的每一族,都有即将無辜枉死的老人、婦女和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