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擱之前說,隻怕賈母還不會多想。偏趕上天子派雲陽候南下辦差,又聽林雲說之前有欽差已經前往金陵,她心裡咯噔一下,金陵的族人大概是什麼樣,賈母也不是完全不知曉。當年遷來京裡,其實已經分了宗。原來置辦的祭祀田地,都給了留下的族人,榮國府在金陵有田莊,但卻沒有祭祀田地。
賈母人老了,越發相信托夢之事。當即便拿出一萬兩銀子的私房來,交給賈琏,讓他去了揚州之後,再回金陵去置辦祭田。
賈琏忙将地契拿出來,奉給賈母,一共八百畝田地,都落成了祭祀田地,落在賈琏的名下:“這樣好,雖說不多,以後慢慢添置,我們這一支,進了京就遷出來了,原來你們祖父置辦給族裡祭田,不好再要回來。這地契鳳丫頭收回,若有一個萬一,這便是一家老小的退路。”
王熙鳳喜笑顔開地收下,賈母這個舉動,才讓她覺得賈母是真的會讓她以後來當家。不過也因此想到一宗事,趁着賈母高興,好問上一問:“老太太,按說,大妹妹在宮裡,也是幫一家子掙前程。我這個當嫂子,原該盡力幫襯。
隻是昨兒太太找我說,甄貴妃下個月過壽,說是禮不能備得簡薄了,我尋思着,是不是不太對,大妹妹如今可是指給了太子,甄貴妃到底是忠定王的養母呢。”
賈母不知此事,忙說:“虧得你機靈,這事以前都是太太負責,我也沒有多過問,如今可不能照舊例了。”說到這,賈母想了一下,覺得還是要細說分明,省得王熙鳳誤了,惹出事端來:“原本你大妹妹進宮,我求了甄貴妃,托她照拂,後來貴妃留了你大妹妹在她宮裡當差,我們與甄家又是老親,我們府裡自然要承這份情。今是不同往日,甄貴妃的壽禮自然是要準備的,但也不宜過重,春天裡慧妃過壽,那是太子的生母,我們府上的禮單你回頭找出來,比照着那禮單,略減一二,就可以了。以後甄貴妃宮裡,便按這個例,可明白?”
王熙鳳點頭:“老太太放心,回頭我揀好東西,再拿來給老太太過目。”
賈母又問:“你且說說,明年慧妃的壽禮,該如何準備?”
王熙鳳在人情世故方面素來通透,又聽了賈母剛才的話,如何會不明白,說:“以前慧妃與府裡并無幹系,如今則不同,那是大妹妹的婆婆,既是親家,自然不能照往年的舊例,何況又是太子的母妃,更要再添上一二,才顯得尊重。依孫媳婦的淺薄見識,明年送禮,應比往年給甄貴妃的禮,再添一二,才顯得出我們府上對大妹妹的重視。老太太,我說的可對?”
賈母露出滿意的笑:“很好,很好,你比你太太拎得清,等正月裡我進宮請安,就同你大妹妹分說,以後這事,便交給你來操辦。如今離過年也不過兩月的功夫,暫時仍由你太太負責,但事情都你來辦。這次的禮單你先拟出來,到時給我過目,沒有問題,再送給你太太,且看看她的态度。”
這就是要試一試王夫人到底能不能擰得清輕重,看得清形勢了。
王熙鳳忙道謝:“多謝老太太疼我。”
賈母又問:“你且說說,我這樣安排,是不是過于勢利,眼見你大妹妹做了太子側妃,便不顧甄家與我們家的老交情?”
王熙鳳知道這是在點她,細想了想,才說:“世交多年,甄貴妃當初既把大妹妹要去了,卻又留着大妹妹多年,這麼多年,但凡她有念着兩家世交的情份,早給大妹妹指了人家。”
賈母點頭:“這是一宗,還有一宗,則是忠肅王既封了太子,天子下了旨意,那就是名正言順的儲君。太子本就比旁的皇子王爺貴重,母憑子貴,單就這兩點,我們以後便要将送甄貴妃與慧妃的禮分出輕重來。這樣才表示我們對天子的忠心,對太子的重視。更甭提你大妹妹是太子的側妃,這又是另一重情份。你們大妹妹既入了天家,隻怕年後的人情往來更多,不拘與哪家往來,以後你們兩個做事,都要多考慮。”
王熙鳳和賈琏都忙說知道了。
賈母這才說:“琏兒辛苦了幾個月,回去好生歇兩日。”又吩咐鴛鴦,鴛鴦捧出兩個匣子來,一個是給賈琏的,一個是給王熙鳳的,賈琏的是一塊漢白玉,普通的玉佩自然不值什麼,但這塊玉佩顯然不同。王熙鳳的是一對金鑲各色寶石的滾珠手镯。
賈琏和王熙鳳忙推辭。
賈母:“行了,你們兩個辛苦一場,我老婆子看在眼底,東西給了你們,就好生收着。以後這個家要你們操心的事還多着呢,快回去歇着吧。”